釜山电影节上的AI短片,有惊喜吗? 电影制作,AI能玩出新花样?
### AI驱动影视革命:技术、创作与未来的交汇
#### 技术突破:从概念到现实
近年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影视创作的流程。以火山引擎Seedream 4.0为例,其生成的4K级画面清晰度与完成度,已达到电影、广告及户外传播的工业标准。这种技术突破使创作者能够将文字与图像转化为逼真的影像,大幅压缩了前期策划与后期制作的时间成本。例如,《九宵》团队通过四个月的模型训练,实现了人物生成的稳定性与背景衔接的精准度,证明了AI在复杂场景中的潜力。
#### 行业应用:工业化与批量化并行
博纳AI制作中心的实践展示了AI在影视行业的双重价值:**工业化**与**批量化**。通过火山引擎的多模态底座,博纳打造了“博卡短剧平台”与“博卡圆桌—剧本生成平台”,实现了从“一句话成片”到青年创作者挖掘的完整生态。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传统影视制作的门槛,还为短剧生产提供了快速验证与产出的路径。例如,《法体》中的屠杀与复仇场景,通过AI生成的灾难性场面,既节省了成本,又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试错空间。
#### 创新案例:超级个体的崛起
AI技术的普及也催生了“超级个体”的崛起。以AI Talk团队为例,他们仅凭五名核心成员,便通过虚拟歌手Yuri制造出文化现象。Yuri的首支原生歌曲《Surreal》播放量突破1100万,其流畅的运镜、逼真的唇形同步与辨识度极高的虚拟形象,展现了AI在内容创作中的独特优势。此外,OmniHuman系列数字人的进化,从“一张会动嘴的脸”到具备自然表现的“活人感”,进一步证明了AI在角色构建上的潜力。
#### 未来挑战:工具与思想的平衡
尽管技术进步显著,AI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仍面临挑战。例如,长镜头(如30秒至1分钟)的生成稳定性仍是瓶颈,现有模型在超过5秒后画面稳定性急剧下降。此外,AI在处理复杂物理场景(如人物与坦克、飞机同框时的比例与透视关系)时,仍需学习现实世界的规律。火山引擎总裁谭待指出,只有当模型真正掌握物理规律,才能生成令人信服的影像。
#### 思想引领:创作的核心仍是人类
技术的革新并未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反而为艺术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自2026年起,AI参与创作的影片将获得奥斯卡参评资格,标志着行业对AI的认可。然而,李少伟强调,真正决定作品差异化的,仍是人的艺术鉴赏力与独特创作理念。正如文章结尾所言:“稀缺的,从来不是工具,而是思想与表达。”AI作为工具,其价值在于解放创作者的想象力,而非替代人类的灵感。
#### 结语:AI时代的影视新纪元
从《九宵》的全AI生成到Yuri的虚拟歌手,再到博纳短剧平台的工业化探索,AI正在重塑影视创作的边界。技术的进步让创作门槛降低,但人类的思想与表达仍是核心驱动力。未来,随着AI对物理规律的深入理解,影视行业将迎来更高效的生产模式与更丰富的创意可能性,最终实现“工具”与“思想”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