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截肢”后还能动?这家公司的大脑,究竟能做什么?

2025-10-10 09:45:28 作者:Vali编辑部

AI机器人如何应对突发状况?Skild Brain能否成为终极解决方案?

Skild Brain能否适应各种机器人形态?其技术优势在哪?

在机器人领域,意外状况总是难以避免。无论是肢体断裂还是马达卡住,传统控制系统往往束手无策。而Skild AI最新推出的Skild Brain,却能在这些突发状况中保持稳定运行。这项技术突破究竟有多厉害?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度解析。

机器人运动的困境在于编程方式的局限性。多数控制器针对特定机器人训练,就像记住考试答案一样,对解决新问题帮助有限。当遇到马达卡住或肢体断裂等情况时,传统系统往往无法应对。Skild Brain则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十万种机器人形态的虚拟环境,让AI在模拟中学会通用控制策略。

这个突破性技术的核心在于其"无偏见训练"理念。不同于传统控制器记住特定方案,Skild Brain在模拟中学习控制不同身体形态的机器人。经过相当于千年时间的训练,系统自发形成适应陌生场景的能力。这种"涌现式学习"让AI能快速匹配十万种身体形态,实现跨形态控制。

实际测试中,Skild Brain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当四足机器人被放置在直立位置时,它能自主判断身体类型,决定采用人形控制策略。虽然因腿部结构限制最终摔倒,但系统在三次尝试中成功调整姿态。这种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远超传统控制器的反应速度。

团队通过模拟关节故障测试,验证了Skild Brain的应变能力。当机器人膝盖被锁定变成三足形态时,系统能在2-3秒内调整重心,实现稳定行走。这种快速适应能力在轮式四足机器人上同样表现突出,证明其控制策略的通用性。

面对突发状况,Skild Brain展现出独特优势。当车轮卡住时,系统能自动切换到双足行走模式,待车轮解锁后立即恢复滚动。这种灵活切换能力,让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定运行。这种"动态策略调整"是传统控制系统难以实现的。

技术团队还通过增加腿部支柱模拟踩高跷场景,测试机器人平衡能力。初始阶段机器人步态不稳,但很快调整步频和脚部位置,适应更长腿部结构。这种快速适应能力,体现了Skild Brain对复杂环境的掌控力。

Skild AI的创新理念源于对物理世界的深刻理解。他们认为,真正可靠的AGI必须具备适应世界的能力,而Skild Brain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这种"控制所有身体"的AI大脑,为机器人技术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作为一家成立于2023年的初创企业,Skild AI由Deepak Pathak和Abhinav Gupta两位学者共同创立。Deepak Pathak曾任职Meta,现任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学术成果丰硕。Abhinav Gupta拥有丰富行业经验,曾在谷歌和Meta担任重要职务,主导多个关键项目。

团队技术实力得到资本认可。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总融资额达4.14亿美元,估值突破4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软银、光速创投、英伟达等知名机构,彰显市场对其技术的看好。这种资本支持为Skild Brain的持续研发提供了坚实保障。

Skild Brain的出现,标志着机器人控制技术迈入新阶段。这种能适应各种形态的AI大脑,不仅解决了传统控制器的局限,更为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其应用场景将不断扩大,为智能机器人领域带来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