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ee音乐创作Agent,靠口碑火爆?对话式创作,真的好用吗?
Tunee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理念体现了其对音乐创作民主化的追求,以下是关键要点的总结:
---
### **1. 公司历程与产品演进**
- **起源:唱鸭的“弹唱”功能**
2018-2019年,Tunee团队从“唱鸭”APP起步,开发“弹唱”功能,让普通人无需乐器即可自弹自唱,成功实现“人人都能玩点音乐”的愿景,成为当时现象级产品。
- **转向AI音乐**
发现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对流行歌曲的高需求后,团队尝试用AI生成音乐,但受限于大模型技术,早期采用“符号域方案”(拆分作词、编曲、人声合成等步骤),推出Templor(海外)和天谱乐(国内),主打免版税BGM,解决内容创作者的版权痛点。
- **Tunee的诞生**
2023年底,团队转向Transformer模型路线,推出Tunee,定位为“你的音乐伙伴”,目标是通过大模型技术降低创作门槛,让音乐创作更简单、高效。
---
### **2. 技术路线与创新**
- **从符号域到Transformer模型**
早期依赖符号域方案(如洛天依合成音),后转向端到端大模型(如Suno),提升音乐性与人声清晰度。Tunee采用Transformer架构,实现更自然的旋律生成和风格化创作。
- **核心功能**
- **免版税BGM**:Templor的定位,解决内容创作者的版权问题。
- **音乐伙伴**:Tunee整合生成、编曲、演唱、母带处理,提供一站式创作工具。
- **用户共创**:通过更新日志“Tunee有话说”直接回应用户建议,形成产品迭代闭环。
---
### **3. 团队文化与用户共创**
- **音乐热爱驱动**
团队成员多为音乐爱好者,如Boki(“音乐总监”)、吉他手等,将个人对音乐的热爱转化为产品创新动力。
- **用户反馈驱动产品**
- **国内用户**:更关注功能细节(如具体建议、问题反馈),推动快速迭代。
- **海外用户**:倾向于分享成果和整体体验,提供方向性反馈。
- **社群运营**:团队主动建立内测社群,每日与用户互动,强调“与用户待在一起”。
- **理念:持续降低创作门槛**
从“弹唱”到“免版税BGM”再到“音乐伙伴”,始终围绕“人人都能玩点音乐”的核心理念,通过技术迭代和功能优化,让更多人轻松创作音乐。
---
### **4. 用户反馈与产品迭代**
- **上线初期的热烈反响**
Tunee上线三周内即获得大量用户反馈,远超预期。团队通过“Tunee有话说”更新日志,明确标注用户建议来源,并赠送奖励,强化用户参与感。
- **心态转变:从“流量爆点”到“长期价值”**
创始人龚天谱从追求“全球第一个Music Agent”转变为更注重产品基础能力(如音乐生成、用户理解),强调持续打磨和用户留存,而非短期流量爆发。
---
### **5. 未来展望**
- **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
计划统一国内与海外品牌(如Templor与天谱乐),同步更新至最新模型版本,提升用户体验。
- **长期愿景**
通过持续降低创作门槛,让音乐成为每个人表达自我的工具,同时为专业音乐人提供快速探索的工具,构建开放、包容的音乐创作生态。
---
### **总结**
Tunee的成功源于对“音乐民主化”的坚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创作门槛,借助用户反馈实现产品迭代,以团队热爱驱动持续创新。其从“弹唱”到“音乐伙伴”的进化,不仅改变了音乐创作的形态,也重新定义了普通人与音乐的关系。未来,Tunee或将引领更多人进入音乐创作的自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