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AI工具避嫌,真的有用吗? 还能否规避风险,另辟蹊径?

2025-10-10 10:55:32 作者:Vali编辑部
### 朱啸虎关于AI创业与资本生态的深度观点总结 --- #### **1. AI创业:三倍速狂奔,离大厂三条马路之外** - **快速回报**:朱啸虎强调AI项目需在12-24个月内看到市场回报,尤其关注**Cash Back Time(现金回收时间)**,希望市场投放的钱在3-6个月内回收。他认为,优秀的公司应实现“第一月投1元回8毛,6个月后回2元”的增长模型。 - **三倍速发展**:AI时代的演化速度是移动互联网的3倍,机会更快被证伪。创业者需以“十年、二十年眼光”寻找可持续模式,**远离大厂的竞争圈**,在“三条马路之外”寻找差异化机会。 - **案例参考**:他认为AI时代的“字节、小红书”已初现,如AI浏览器、AI输入法等工具App可能成为新标杆。 --- #### **2. 出海策略:中国公司无需假装美国身份** - **本土化坚持**:朱啸虎指出,中国公司即使搬到美国或新加坡,投资人仍会将其视为“中国公司”,**“装”是没用的**。他建议创业者堂堂正正以中国身份出海,无需刻意改变国籍或背景。 - **市场选择**:根据团队背景、经验与人脉,建议: - **F-35**(强实力)→ 直接打美国市场; - **F-20**(中等实力)→ 选择日本市场; - **F-16**(轻量级)→ 聚焦东南亚市场。 - **团队出海**:建议CEO或核心团队部分出海,贴近市场理解需求,但不必全员“肉身”迁移。 --- #### **3. 资本与估值:高估值压缩犯错空间** - **估值陷阱**:高估值(如Pre-seed阶段融资额相当于国内A轮)可能压缩创业公司犯错空间。若无法交付结果,后续融资将困难重重。例如,移动互联网时代曾有高管创业时5000万美金估值TS已放桌,但产品上线后第二轮即失败。 - **美元基金困境**:中国创业者想拿美国VC的钱需“装”成美国公司,但实际退出渠道仍以**香港IPO**为主,美元资金被锁在未上市的字节、小红书、蚂蚁等公司中,需通过IPO回流。 --- #### **4. 早期投资挑战:AI时代项目回本更快** - **验证指标**:早期VC更关注**用户互动数据**(如日活、周活、留存率、使用时长)而非仅收入,尤其在AI领域。例如小红书早期虽收入数据小,但用户粘性已验证其潜力。 - **融资节奏**:AI项目回本速度更快,**越好的公司越不需要早期融资**,创业者需在“验证指标”出现后快速决策,避免过度依赖融资烧钱。 --- #### **5. 未来趋势:AI创业生态的标志性变化** - **机会集中化**:AI时代可能诞生类似字节、小红书的“超级App”,但演化速度更快,机会更易被证伪。创业者需聚焦**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避免“昙花一现”。 - **退出渠道本土化**:随着更多中国企业选择**香港IPO**,美元资金回流中国,进一步支持本土AI生态发展。 - **竞争格局**:大厂主导的赛道(如工具App)可能被AI重构,创业者需在“三条马路之外”寻找差异化机会。 --- ### **核心结论** 朱啸虎认为,AI创业需以**三倍速**发展,快速验证用户价值,远离大厂竞争;出海应坚持中国身份,灵活选择市场;资本方面警惕高估值陷阱,注重现金回收效率;未来AI生态将加速进化,创业者需以长期视角寻找可持续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