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硬件为何找中国供应商?立讯精密靠什么赢得订单?

2025-10-10 11:05:27 作者:Vali编辑部

谁将引领AI硬件新风口?立讯精密如何抢占先机?

OpenAI与“果链”企业联手打造AI硬件,这场合作能否改写消费电子格局?从精密制造到智能终端,立讯精密的布局是否意味着苹果时代的终结?

近期传出消息,OpenAI正与立讯精密、歌尔等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共同研发新一代AI硬件产品。这家以语言模型起家的科技巨头,如今将目光投向消费电子领域,试图通过硬件实现技术落地。据多方消息透露,立讯精密将承担至少一款OpenAI设备的组装任务,这标志着其从传统代工厂向AI硬件制造商的转型。

这场合作背后有何深意?从行业观察来看,OpenAI选择与“果链”企业合作,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首先,这些企业拥有成熟的消费级硬件生产经验,能快速实现从设计到量产的全流程把控。其次,AI原生设备对软硬件协同要求更高,需要集成多种传感器,而立讯精密在精密制造方面的积累恰能弥补这一短板。最后,苹果供应链厂商在硬件设计、制造流程、品质验证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能帮助OpenAI缩短产品迭代周期。

AI原生硬件要求更精密、更软硬协同

立讯精密的制造能力是这场合作的关键。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企业,从电脑连接器起家,凭借精密制造优势逐步拓展至消费电子领域。2017年进入AirPods组装,2020年收购江苏纬创切入iPhone整机组装,如今已覆盖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等多个领域。

在苹果供应链体系中,立讯精密承担着iPhone、AirPods等产品的组装任务,其精密制造能力得到充分验证。据业内人士透露,该企业在空间计算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新型产品制造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种技术储备,使其成为OpenAI布局AI硬件的首选合作伙伴。

从制造工艺看,AI硬件对良率管理、自动化生产等要求更高。立讯精密在多年合作中形成的标准化流程,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一致性。这种优势在面对大规模订单时尤为重要,能帮助OpenAI快速实现产品量产。

苹果硬件大将纷纷跑路OpenAI

除了供应链合作,OpenAI还在积极吸纳苹果硬件人才。今年已从苹果挖来20+名关键岗位人员,其中不乏任职十数年的老员工。Cyrus Daniel Irani曾参与Siri设计,Erik de Jong负责Apple Watch项目,Matt Theobald在制造设计领域有多年经验。

这场人才争夺战背后,是AI硬件领域对创新自由度的更高要求。相比苹果严格的官僚体系,OpenAI提供更灵活的产品开发空间,这让许多资深工程师选择跳槽。此外,股权激励政策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2025年5月,OpenAI以65亿美元收购Jony Ive创立的io公司,进一步巩固其在AI硬件领域的布局。Tang Tan担任首席硬件官后,将带领团队推动产品落地。

One More Thing

值得注意的是,Meta在智能眼镜演示中出现技术故障,引发行业对AI硬件落地能力的讨论。这场“自我DDoS”事件,反映出AI硬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挑战。不过,随着OpenAI等企业的持续投入,消费电子领域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这场合作不仅意味着技术路线的调整,更预示着消费电子行业格局的重塑。从代工厂到AI硬件制造商,立讯精密的转型之路,或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AI硬件浪潮中,传统制造企业与科技巨头的合作,正在创造新的商业价值。这场由OpenAI发起的硬件革命,或将重新定义消费电子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