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永生真的来了?刘嘉的观点,值得玩转AI服装的人去看看吗?
**AGI的未来:从脑科学到数字永生**
**——刘嘉教授的「智脑AI」构想**
---
### **Transformer的「序列建模」困境**
当前AI的基石——Transformer架构,虽然在文本生成、图像识别等领域取得突破,但其核心机制存在根本性局限。
1. **感知并行性缺失**
人类大脑的感知并非线性处理,而是多线程并行。例如,面对飞来的黑球,人会本能躲避,而非先分析颜色或来源。Transformer的序列处理模式难以模拟这种并行机制,导致AI在动态环境中表现笨拙。
2. **计算可约性瓶颈**
LLM依赖海量数据预训练,通过公式推导预测结果。但现实世界本质是「不可约」的,需一步步模拟。例如,小猫跳跃时依靠的是直觉物理引擎,而非牛顿公式推导。当前「世界模型」虽能推理,却无法实现运动仿真。
---
### **NeuroAI的崛起:大脑仿真的新纪元**
刘嘉教授提出,要实现真正的类人AGI,需从脑科学汲取新启发,构建「感知-思维-运动」三位一体的系统。
1. **NeuroAI的核心价值**
- **生物神经网络工具**:开发真实神经模拟器,如Nature近期发表的「小鼠视觉模型」,从神经元级仿真实现感知。
- **数据革命**:用钙成像捕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替代传统文字/图像数据。
- **学习算法优化**:如SimuLearn,提升精细神经元模型的效率。
2. **三大关键挑战**
- **学习框架**:需构建高效的生物神经网络工具,目前处于实验阶段。
- **数据**:需神经元放电模式,如小鼠对刺激的反应数据。
- **算法**:优化学习方法,使神经元模型更高效。
---
### **应用前景:从药物研发到数字永生**
1. **药物研发革命**
- 传统药物测试需10-15年,而NeuroAI可模拟100万个「仿真大脑」,将新药研发时间压缩至数周。
- 例如,AlphaFold预测蛋白质结构,但药物安全性仍需神经仿真验证。
2. **脑机接口突破**
- 当前BCI依赖运动皮层拓扑,无法直接解码人类意图。NeuroAI可构建生物神经元模型,实现真正的「脑控」。
3. **数字永生的可能**
- 库兹韦尔预测2040-2050年,人类可将意识上传至计算机,实现数字永生。
- 条件:算力指数级增长、高级AI兼容大脑、神经科学全面解码大脑结构。
---
### **「心智冰山」的觉醒**
刘嘉教授以弗洛伊德的「心智冰山」模型收尾:
- **水面之上**(20%):意识层,LLM推理和语言处理在此解决。
- **水面之下**(80%):潜意识层,掌控感知和运动,如小脑协调投掷动作。
- **AGI的终极目标**:整合感知(并行)、推理(序列)、运动(仿真),实现类人智能。
---
### **结语:AGI时代的创造者**
新智元作为AI领域的桥梁,正连接思想火花。刘嘉教授的「智脑AI」构想,指向一个无界未来——或许,数字永生不再是科幻,而是现实的下一个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