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商家照片靠谱吗?AI“照骗”风险,该怎么查?

2025-10-12 08:05:12 作者:Vali编辑部

AI门头照如何骗过消费者?哪家外卖平台最易中招?

当AI技术渗入外卖行业,不少商家开始用虚拟照片包装真实门店。这些精心设计的门头照不仅让外卖平台上的店铺看起来生意火爆,更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堂食店。然而,当消费者走进实体店,发现门头照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时,往往会陷入失望。这种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行业秘密?哪些外卖平台最容易成为“AI门头照”的受害者?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消费者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点外卖时被商家门头照吸引,下单后却在实体店发现门头与照片相差甚远。这种“视觉欺骗”现象已经影响到消费者的用餐体验,甚至引发了对平台审核机制的质疑。随着AI工具的普及,这种“门头照造假”现象愈发严重,成为外卖行业的新痛点。

AI门头照的泛滥,不仅影响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也对整个外卖行业的形象造成冲击。许多消费者在点外卖时,不得不花费额外时间对比门头照与实体店,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正在改变消费者的决策方式。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AI门头照的盛行?消费者又该如何识别这些“视觉陷阱”?

一、线上繁荣与线下简陋的反差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消费者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点外卖时被商家门头照吸引,下单后却在实体店发现门头与照片相差甚远。这种“视觉欺骗”现象已经影响到消费者的用餐体验,甚至引发了对平台审核机制的质疑。随着AI工具的普及,这种“门头照造假”现象愈发严重,成为外卖行业的新痛点。

以“厨大仙·地域特色菜”为例,这家店铺在平台上展示的门头照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是堂食店。然而,当消费者实地探访时,却发现这其实是一家专注于外卖的门店。这种反差不仅让消费者感到失望,也让他们对平台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在社交平台上,许多网友分享了类似的遭遇。有用户表示,自从写字楼饭堂关业后,已吃了三个月外卖,期间踩雷无数家店。这些用户发现,那些用AI照片冒充门面的店,越看越离谱。门面是AI合成的,菜单照片也是AI合成的。这种现象已经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困扰,甚至影响了他们的用餐选择。

在多个外卖平台上,可以发现不少商家使用AI门头照。例如,一家名为“一家被卤肉耽误的牛腩饭”的商家,使用的封面图有干净门店和统一着装的服务员,主打“当日现做现炒”的氛围感。但实际上,这是一家装修极其简陋的外卖店。这种现象在多个平台上都普遍存在,让消费者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去辨别真假。

另一个例子是“高粱村”土菜馆,其AI生成的封面图上门庭若市,门店宽敞明亮,桌椅齐全。然而,实际上却不过是一间标准的外卖店。这种反差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失望,甚至影响了他们的用餐体验。

此外,一些外卖连锁店也使用同一套AI门头图,但实体门店却是各有各的简陋。例如,“年轻20年”川湘菜馆在全国多地都有外卖店,但以重庆为例,其真实门头照与所谓的“明厨亮灶”差别较大。这种现象在多个城市都存在,让消费者对这些连锁店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也有许多网友在虚假门头照的相关帖子里提及该品牌。不过,也有网友指出,“这家不一定是AI生成的假图,因为在成都确实有门店,但其他地方的外卖店都用的总店的图。”这种现象说明,AI门头照已经成为外卖行业的普遍现象,影响着消费者的用餐选择。

二、AI门头照的生产链条

AI门头照的泛滥并非偶然,而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AI工具盛行的当下,许多AI生成软件都可提供类似的图片生成服务。例如,“即梦”或“豆包”等工具,都能生成高质量的门头照。锌刻度在“豆包”输入“请生成一张以锌刻度为门头的江湖菜馆照片,体现出客人很多,门店很大气。”则得到以下图片:豆包生成的门头图。

然而,这些AI生成的门头照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完整的生产链条。在淘宝等电商平台,就有不少商家提供“P门脸门头”“饿了么门头包过”等服务,价位在10元~40元不等,不少店铺总销量上千。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商家提供AI素材模板,从店铺招牌到头像logo再到菜品,应有尽有。

提供门头照修图服务的商家很多,这些商家不仅提供门头照的生成,还提供“代运营”的服务,如“外卖代开”“一店多开”等等。这种服务模式让更多的商家能够快速打造“门面照”,从而吸引消费者下单。

事实上,如果商家只是利用AI图片稍作包装“锦上添花”,倒是无可厚非。但往往这些使用AI门头照的,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小作坊或假装堂食店的外卖店。这种现象在多个平台上都普遍存在,让消费者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去辨别真假。

此前,其实曾有一大批使用虚假照片的外卖店被媒体曝光,比如2024年8月24日,央视新闻就曝光了一批租借执照开店,用假地址、假照片成为热销高分店铺的“幽灵外卖”。这也让消费者格外警惕,不少网友在点外卖前都得查查攻略:先把商家照片查看一遍,再对照商家地址查询,还得看平台上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甚至有不少网友会在外卖员取货时,麻烦外卖员拍张店铺照,或者和外卖员对暗号,“这家能吃吗?”

而平台也在近两年费尽心思打击“幽灵店铺”,比如2024年,美团共处置外卖商家违规问题4.5万个,同比2023年处置量提升了41%。并且加强商家入网审核验真能力:一方面,提升资质审核力度,通过OCR(光学字符识别)图片识别、系统校验与人工审核的三重验证,拦截处置违规入网的商户;另一方面,增加高风险场景重点审核,对美食城等场景增加线下验真流程,商家需经平台业务人员线下核实后方可入驻。

而饿了么已累计清退超过3.1万家违规商户,其中就包括“幽灵外卖”的店铺。还曾表示将借助AI技术打击“幽灵外卖”,推广“明厨亮灶”。不过,当AI门头照如此泛滥,消费者或许还得在下单前留个心眼。

三、消费者应对策略

面对AI门头照的泛滥,消费者需要采取更谨慎的应对策略。首先,可以在下单前多花时间查看商家的门头照,与实际门店进行对比。其次,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信息,如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来验证商家的真实性。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在外卖员取货时,主动要求拍摄店铺照片,或者与外卖员对暗号,确认店铺的真实情况。这些小技巧虽然不能完全杜绝AI门头照的欺骗,但至少能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减少被误导的风险。

同时,平台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利用AI技术识别虚假门头照,提升商家入网审核的准确性。只有通过消费者和平台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AI门头照的泛滥,提升外卖行业的整体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