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MSL团队遭遇大震动,未来走向会怎样?PyTorch人才流失,行业会怎样变化?

2025-10-12 09:10:02 作者:Vali编辑部

小扎AI大计还未真正开始,就要凉凉了?AI人才争夺战,走向何方?

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MSL)成立仅两个月,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人才流失潮。从PyTorch元老到硅谷天才,至少八人曝出离职。更有不少核心成员直奔劲敌OpenAI,内部重组频繁,战略摇摆不定,Meta的AI梦想似乎已出现裂痕。

这波离职潮不仅让MSL团队元气大伤,更暴露出小扎在AI赛道上的战略困境。从高薪挖人到自挖墙脚,这场人才争夺战已经演变为一场残酷的淘汰赛。

MSL成立仅两月,新兵闪退

两位前OpenAI员工Avi Verma、Ethan Knight入职Meta不到一个月,便重新跳回OpenAI。Avi Verma曾在斯坦福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理学学士学位,去年6月加入OpenAI后,被小扎以百万美元年薪挖角。Ethan Knight同样在特斯拉工作一段时间后加入Meta,如今又重返OpenAI。

Rishabh Agarwal是另一位MSL研究员,他在Meta工作七年多后,以百万美元年薪加入,仅五个月便离职。这位曾参与谷歌Brain项目、获得NeurIPS最佳论文奖的顶尖学者,最终选择离开。

元老‘跑路’,带走技术命脉

Meta的AI元老们也纷纷离职。Chaya Nayak从生成式AI产品管理总监职位离开,转投OpenAI负责特别项目。Afroz Mohiuddin从谷歌跳槽至Meta后,又转投OpenAI技术团队。这些核心成员的流失,直接威胁到MSL的技术根基。

Chi-Hao Wu直言,频繁的内部重组让员工内心不安。他吐槽负责人换了好几个,这种不确定性让许多资深研究员选择离开。

转投OpenAI

更让小扎头疼的是,不少AI干将转投OpenAI。Chaya Nayak、Afroz Mohiuddin等核心成员的回归,不仅巩固了OpenAI的技术优势,更让Meta陷入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

Meta的AI战略看似宏大,但方向感似乎迷雾重重。从7月高调官宣MSL成立,到频繁重组内部团队,这种左右摇摆的战略让许多研究员感到困惑。他们原本期待为改变世界的ASI工作,却发现自己在为广告和数据收集开发ASI。

AI人才争夺战,走向何方?

这场人才争夺战远非砸钱那么简单。Meta已投入上千亿美元,包括天价薪酬和算力基础设施。但投入这么多钱也没留住人才,说明稳定的企业文化和清晰的战略方向对顶尖人才至关重要。

内部重组摩擦不断,人们不满Alexandr Wang的领导方式。Reddit热帖中,有网友分析,Meta近期与Midjourney等初创公司的合作,可能预示着战略重心的转移。这种战略摇摆让许多研究员感到迷茫,最终选择离开。

OpenAI的胜利不仅是技术优势的体现,更是企业稳定性和研究自由度的胜利。这场AI人才争夺战,正在重塑整个行业格局。

小扎AI梦,还能撑多久?

Meta的MSL项目看似雄心勃勃,但两个月内遭遇大规模人才流失,暴露出其战略执行的不足。从高薪挖人到自挖墙脚,这场人才争夺战已经演变为一场残酷的淘汰赛。

内部重组频繁,团队架构不断调整,这种不确定性让许多资深研究员选择离开。他们原本期待为改变世界的ASI工作,却发现自己在为广告和数据收集开发ASI。这种价值观的落差,成为人才流失的关键因素。

Meta的AI蓝图看似宏大,但方向感似乎有些迷雾重重。从7月高调官宣MSL成立,到频繁重组内部团队,这种战略摇摆让许多研究员感到困惑。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毕竟一切最终围绕为产品创造利润的开发。

这场人才争夺战,不仅考验着企业的战略定力,更在重塑整个AI行业的发展格局。小扎的AI梦,能否在人才流失的阴影中继续前行,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