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大价钱挖人,现在又说AI没戏? Meta怎么突然掉头?

2025-10-12 11:10:27 作者:Vali编辑部

Meta最近在AI领域动作频频,先是重组了人工智能部门,紧接着又宣布冻结招聘。这个举动与此前高调喊出“10亿美元年薪挖人”的计划形成鲜明对比。从竞争对手那里挖来50多名AI人才,包括20名OpenAI研究员、13名谷歌工程师、3名苹果员工等,如今却突然叫停招聘,引发外界对AI投资泡沫的担忧。

冻结招聘背后暗藏玄机

Meta的AI招聘冻结措施上周正式实施,但具体持续时间尚未公布。CEO扎克伯格担忧大量AI投资难以产出回报,因此决定暂停招聘热潮。与此同时,刚组建的“超级智能实验室”也同步冻结招聘,只有极少数例外情况需要AI主管亚历山大·王批准。

内部重组引发架构调整

外界猜测,Meta此次冻结招聘可能是重组计划的一部分。重组后AI部门将拆分为四个新部门:由Scale AI前创始人Alexandr Wang负责的TBD Labs,以及分别专注研究、产品集成和基础设施的三个部门。Meta发言人表示,这只是“基本组织规划”,旨在为新超级智能工作创建结构性框架。

巨额投资背后的战略考量

尽管冻结招聘,Meta仍保持对AI的巨额投入。扎克伯格曾公开表示,计划投资“数千亿美元”用于计算领域,打造超级智能。其命名的“普罗米修斯”数据中心规模相当于曼哈顿大片区域,预计明年上线,后续还将建设耗电量达5千兆瓦的Hyperion数据中心。公司今年5月表示,仅2023年就计划投入720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扩张。

AI军备竞赛中的落后脚步

扎克伯格的激进投资背后,是Meta在AI领域与谷歌、OpenAI等对手的差距。今年早些时候,因内部架构调整导致最新“Behemoth”AI模型发布推迟。原本计划4月推出的模型,最终延后至秋季。尽管Meta曾称Llama 4是“最智能大语言模型之一”,但市场反应平平,GPT-5发布后更让扎克伯格陷入焦虑。

个人超级智能的愿景

扎克伯格始终强调“个人超级智能”概念,希望打造能随身携带的智能助手,嵌入智能眼镜中。他主张将AI力量“送上门”,而非企业内部重组。这种理念推动了开源FAIR成果,改变了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但近期股市下跌、投资回报率低等问题,让这一愿景面临考验。

人工智能投资回报的现实

麻省理工学院报告显示,95%的企业在AI投资上“零回报”。过去三年全球企业投入300-400亿美元用于生成式AI项目,但多数未带来实际商业价值。只有5%的试点项目实现数百万美元收益,其余企业仅获得小幅提升。近40%公司已部署AI系统,但多数用例仅限于提升个人效率。

技术局限引发的市场担忧

生成式AI工具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明显短板。它们无法像人类一样学习记忆,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或迁移经验。多数系统缺乏情境学习能力,导致工作流程衔接不畅。专家指出,尽管AI能快速生成文本或代码,但无法像人类那样根据新指示和情境需求调整。

企业AI应用的困境

当前AI应用更多体现在客服、营销和写作辅助等场景,虽能节省员工时间,但对企业整体利润提升有限。报告认为,短期内AI更可能通过优化外包成本实现效益,而非直接取代大量岗位。这与公众预期的“大规模失业”形成对比,显示技术尚未达到颠覆性水平。

AI应用的未来方向

专家建议企业应降低对AI的短期预期,聚焦能带来即时效益的应用场景。如客户支持脚本、编码辅助或文档起草等,而非全公司范围转型。广泛整合仍被认为为时过早,容易失败。这为AI应用规划提供了更务实的思路,也揭示了技术发展与商业落地之间的现实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