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入占比,AI在快手里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快手未来,它会怎么发展?
快手科技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用一组数字勾勒出平台在AI技术驱动下的发展轨迹。从内容推荐到电商运营,从广告投放到本地生活,AI技术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渗透进快手的每个业务环节。这份财报不仅展现了平台在财务层面的稳健增长,更揭示了AI技术如何重构内容生态的底层逻辑。
在AI技术加持下,快手的运营模式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变革。从推荐系统的算法升级到视频生成模型的商业化落地,从线上营销的效率提升到电商业务的全域拓展,AI技术像一根看不见的丝线,将平台各个业务板块串联成一个有机体。这种技术渗透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商业模式的重构。当传统内容分发逻辑被AI生成式模型打破,当广告投放从人工操作转向智能算法,快手正在用技术重新定义平台价值。
AI双核驱动:降本与增收的平衡术
快手的AI战略正在形成两个技术支点:OneRec推荐大模型和可灵视频生成大模型。前者像是平台的"中枢神经系统",后者则扮演着"创意制造者"的角色。这种双核架构不仅解决了内容分发的效率问题,更在商业价值转化上开辟了新路径。
OneRec推荐大模型的革新,让平台在内容分发环节实现了效率与成本的双重优化。相较于传统推荐系统,这种端到端生成式模型能够更精准地捕捉用户偏好,同时降低算力消耗。数据显示,其计算量提升10倍的情况下,运营成本却仅为传统方案的10.6%。这种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更让平台在流量变现上获得了新的增长点。
可灵视频生成大模型的商业化进程,则印证了AI技术在内容创作领域的应用潜力。从个人创作者到企业客户,从电商广告到影视制作,可灵的场景拓展能力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适应性。2.5亿元的季度营收,2万家企业客户的覆盖,以及《新世界加载中》等标杆项目的成功,都标志着AI生成内容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商业战场。
AI渗透商业核心:从流量到价值的跃迁
在快手的商业生态中,AI技术正从"工具"升级为"战略资产"。线上营销服务收入198亿元,电商业务GMV突破3500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AI技术对广告投放、内容生产、用户运营等环节的系统性改造。
在广告投放领域,AI技术让营销素材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主播+模特"双人数字人直播间功能,让某男装品牌实现了营销消耗增长近2倍的突破。这种技术赋能不仅改变了内容生产方式,更重塑了广告投放的底层逻辑。当AI算法能够实时分析用户行为与广告转化关系,传统的人工投放模式逐渐被智能系统取代。
电商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印证了AI技术在人货匹配效率上的显著提升。通过AI大模型对商品信息和用户兴趣的深度挖掘,快手构建起了更精准的推荐体系。这种技术优势不仅降低了商家经营成本,更让平台在内容推荐与用户搜索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点。618期间搜索GMV超140%的同比增长,正是这种模式转型的最好注脚。
技术投资的双刃剑:效率提升与成本压力的博弈
快手的AI战略虽然带来了显著的业务增长,但技术投入的持续加码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为可灵AI追加了推理算力投入,导致资本支出预算翻倍。这种技术投资虽然短期内提升了运营效率,但也增加了长期成本压力。
在AI技术的快速迭代中,模型训练成本的持续攀升可能成为制约利润增长的关键因素。尽管可灵AI在推理层面实现了毛利率打正,但前期巨大的训练投入仍未被完全覆盖。这种技术投资的"先发优势",是否能在未来转化为持续的盈利增长,仍需时间检验。
DAU增速放缓至3.4%的数据显示,平台在国内市场的用户渗透已进入瓶颈期。这种增长放缓对平台的商业化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现有4.09亿日活用户中深度挖掘价值,提升ARPU值,将成为快手在AI技术驱动下持续增长的关键。
这份财报揭示的不仅是快手的财务表现,更展现了AI技术如何重塑平台生态。从内容分发到商业变现,从流量运营到价值创造,快手正在用技术重新定义平台的竞争力。但这场由AI驱动的转型,也伴随着效率提升与成本压力的持续博弈。未来,技术投入的回报率将成为决定平台能否持续领跑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