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说它是未来?多模态AI硬件,真的好用吗?未来趋势已来,硬件产品体验如何?

2025-10-13 08:55:02 作者:Vali编辑部

你是否曾经在回想起某个周末的下午时,脑海里只记得和朋友聊天的内容,却记不清当时穿了什么衣服?这种记忆偏差其实很常见,因为人类大脑天生更擅长记住感受而非细节。而手机虽然能帮助我们记录生活,却往往在记录和生活之间制造了新的矛盾。

当一款名为Looki L1的AI可穿戴设备出现在眼前时,我们带着明确目标进行测试:它真的能打破记录生活与生活本身之间的矛盾吗?这款刚刚完成千万美元融资的设备,只有30克重,声称能成为用户生活的「第一感官」,无感记录日常。

这款设备不是手机的延伸,而是试图定义一个新品类。以下是我们的实测体验,以及对它设计逻辑的拆解。

戴着它,生活突然多了一层「AI回放」按钮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发现Looki L1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将记录动作交给机器,让回味的权利回归用户。它不像传统相机需要手动操作,而是像一位安静的助手,默默记录生活碎片。

这款设备的硬件设计非常简洁,佩戴时几乎没有存在感。这让人联想到Google Glass的前车之鉴——当一个设备需要被公众佩戴时,除了记录功能,还需要考虑旁观者的感受。Looki L1通过极简设计和无声操作,在降低佩戴者存在感的同时,也让周围的人无法判断自己是否正在被记录。

AI功能让记录变得更有意义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Looki L1的AI功能真正改变了记录的意义。它不仅能识别日常片段,还能将这些碎片转化为可供检索、分析的「个人多模态数据库」。

比如在健身房锻炼时,它能自动识别力量训练和有氧活动,并将这些细节整理成清晰的记录。这种能力让记录不再只是简单的照片或视频,而是成为可分析的生活数据。

更有趣的是,它还能根据用户需求生成短视频vlog。我们让设备整理一天的活动,它会自动从视频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画面,按照时间线整理成动态记录。这种功能让记录生活变得像整理日记一样自然。

从记录到创作的转变

Looki L1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将海量琐碎的日常片段转化为可检索、回溯、分析的「个人多模态数据库」。这种转变让记录生活不再只是保存素材,而是成为可利用的数据资源。

比如我们可以将某天的骑行路线转化为可分享的动态记录,将咖啡馆的日常整理成可分析的消费习惯。这些数据不仅帮助用户回顾生活,还能为未来规划提供依据。

改进空间与未来展望

在体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首先是地图联动功能,如果能将记录的片段自动标注在地图上,将会让远行记录更加直观。其次是AI自动剪辑功能,目前只是偶尔推送彩蛋视频,如果能实现用户主动选片后自动生成vlog,将大大提升使用体验。

此外,我们建议用户「慢慢地用」Looki L1。它不是一个能立刻惊艳的设备,而更像一位需要时间陪伴的朋友。只有当素材逐渐积累,AI才能真正显现出它的价值。

最后,我们想探讨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当Looki L1走出家门,它能否被社会所接纳?这需要在「赋能个体」和「尊重公众」之间找到平衡点。或许未来这类设备需要新的社交礼仪,比如更明显的录制状态指示灯,或在进入私人空间时自动休眠的机制。

回归我们最初的问题:如何记录生活而不打断生活?Looki L1的答案是,将记录的动作交给机器,把回味的权利还给人们。经过多日实测,我们认为这款设备的核心价值不在于硬件拍摄的便利,而在于其背后的大模型将海量日常片段转化为可检索、分析的「个人多模态数据库」。

你生活的海量细节,将真正为你所用,由你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