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赛道未来走向是啥?WAIC 展会透露哪些机会?

2025-10-13 09:35:03 作者:Vali编辑部

MT Park 第十六场AI分享会圆满落幕,现场气氛热烈,吸引了众多关注AI工具研发的从业者参与。作为本次分享会的主讲人,Moose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从WAIC大会的观察出发,剖析了当前AI工具在服装和鞋履领域的应用趋势。这场分享不仅呈现了大厂与独立团队的创新实践,更揭示了AI如何在具体场景中重构行业生态。

AI产品如何分类?从WAIC展会的观察来看,当前市场上的AI工具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产品套壳,第二类是效率型工具,第三类则是具备潜力的垂直平台与智能体。这种分类方式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当前AI工具的市场格局,也预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关注AI服装和鞋履工具的用户来说,这三类产品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值得深入探讨。

一、AI产品如何分类?

在WAIC展会的现场,Moose老师注意到,许多AI工具本质上仍是传统产品的升级版。例如WPS和石墨文档这类办公工具,近期都推出了AI功能。但仔细观察会发现,AI在这里更多是锦上添花,而非改变使用方式的核心。如果去掉AI功能,这些工具依然可以照常运行。这种产品模式更像是用AI作为营销噱头,而非真正改变用户的工作流程。

第二类产品则是围绕大模型做的效率型工具。这类工具的特点是容易开发,用户上手快,但天花板较低。以办公自动化为例,AI可以辅助写作、PPT制作和报表生成,但这类功能大厂早已具备,且体验更优。对于用户来说,这类工具的粘性不足,难以形成长期壁垒。

第三类产品则是最具潜力的垂直平台与智能体。这类工具的创新点在于,它们将AI深度嵌入特定场景,形成一整套平台式体验。例如电商设计、视频剪辑和教育内容等领域,AI已经展现出改变行业生态的潜力。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为用户提供了更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二、垂直平台能否成为AI新风口?

在展会的B2展区,Moose老师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项目。其中,一个团队开发的AI平台将游戏和直播结合,通过虚拟角色实现实时互动。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直播的局限,让互动可以7×24小时不间断进行。更有趣的是,他们还尝试将直播间内容转化为漫画、动画等IP化形式,这种创新思路为AI在娱乐领域的应用打开了新思路。

另一项目是教育讲解类的Agent工具,它可以根据知识点自动生成讲解动画。对于K12教育和知识博主来说,这种产品极大地降低了知识可视化的门槛。这种工具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还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更高效的创作方式。

设计平台的堆友项目也引发了Moose老师的关注。这个团队致力于打造中国版的Canva,但他们的目标不只是智能抠图或自动排版,而是建立一个“设计工作台”,让AI成为设计师的长期搭档。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设计效率,还为设计师提供了更智能化的辅助工具。

三、AI工具如何改变行业生态?

在展会的总结部分,Moose老师指出,智能体(Agent)将是2025年的主旋律。无论是大厂还是小团队,都在探索Agent的应用。区别在于,有的将其做成对话助手,有的则专注于执行任务。谁能在具体场景中真正嵌入Agent,谁就更有机会。

平台化是国内的主流选择。与国外偏爱SaaS工具不同,国内很多AI团队更倾向于平台化。这种选择与用户习惯和市场格局有关,大家更习惯在一个平台上完成一整套任务。但对个人开发者来说,这条路门槛很高,容易被资源优势碾压。

市场洞察与创造性才是关键。AI已经不只是聊天框,而是在加速进入视频、图像、音频等多模态场景。真正有潜力的产品,不是简单套壳,而是能把某个具体场景彻底重构。例如:视频制作的时间成本、教育讲解的内容门槛、设计流程的重复劳动。这些都为AI工具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四、AI创业如何把握机遇?

Moose老师在分享中提到,AI创业不再只是拼大模型,而是拼场景洞察、拼生态构建、拼创造力。对于关注AI服装和鞋履工具的用户来说,这种趋势意味着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具体场景的需求,构建完整的生态体系,并不断创新。

以项目A1D.ai为例,他们正在探索“超级创作者的视频助手”。这种工具的目标是让视频创作不再依赖于手动剪辑,而是由AI完成大部分工作。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创作效率,还为创作者提供了更自由的创作空间。

AI已经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在哪个场景能发挥真正价值”的问题。对于关注AI工具研发的用户来说,理解这些趋势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应用场景,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