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I 真的有用吗?开源方案能解决硬件难题吗?

2025-10-13 10:05:32 作者:Vali编辑部

当大模型在代码世界横扫千军时,硬件领域的另一场战役悄然打响——如何让AI真正走进物理世界「动手」。这场攻坚战的推进速度比预期更快,Physical AI的可行性轮廓已经逐渐清晰。从AI机器人到智能穿戴,从工业机械臂到家庭助理,物理世界的创新正在被AI重新定义。

科技巨头们正在加速布局,上周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英伟达等企业展示了「感知-决策-控制」全链路Physical AI闭环系统,这标志着AI硬件开发进入新阶段。但这场竞赛的胜负手,不在于谁率先抵达终点,而在于谁能让更多开发者轻松参与这场技术革命。

当大厂在Physical AI赛道加速冲刺时,后来者破局的关键在于开辟新路径——打破技术壁垒,让AI开发触手可及。全球AI云平台服务商涂鸦智能给出了答案:通过TuyaOpen开源框架等举措,为硬件开发者提供一张关键的Physical AI「入场券」。

作为AI生活的超级入口,涂鸦智能致力于让每位开发者都能参与Physical AI时代。他们选择的路径不是少数人的「圈地运动」,而是打破技术壁垒,让普通开发者也能触及AI硬件的创新高度。

践行这一理念的具体举措之一,就是涂鸦推出了面向AI开发者的开源框架——TuyaOpen。开发者可以借助TuyaOpen开源框架,几天内就能做出识别画面的AI机器人,或者用开源模块攒出物流机器人、AI机械臂等创新AI硬件。

一场由开源框架驱动的Physical AI「拆墙运动」正悄然兴起——Physical AI的星辰大海,不止属于造火箭的巨头,更属于握螺丝刀的极客。

Physical AI的理想落差在哪里?

想玩转Physical AI的硬件开发者们,常因三大技术瓶颈而陷入开发困境。首先是技术断层太深,语音、视觉等多模态AI融合需要跨学科的「神功」,门槛高。其次是生态割裂太痛,做AI硬件不是闭门造车,云服务、通信协议、供应链……个个都是孤岛,个体开发者容易被困在信息的荒漠。最后是商业化黑洞太险,从酷炫的极客玩具到成为市场上的爆款,量产成本和市场验证,分分钟就能吞噬掉90%的创意火花。

那么,出路何在?当无数极客还在和这三座大山「缠斗」时,涂鸦智能的TuyaOpen开源框架亮出了一套破局组合拳。

拆掉技术高墙,让AI「触手可及」。简单来说,就是不用学复杂算法,也能让你的硬件听懂声音、识别图像!TuyaOpen拥有一个经过大规模商用验证的开源操作系统,深度集成了成熟的多模态AI框架。这意味着,开发者无需变身算法专家,就能像组装零件一样,轻松为硬件加上语音识别(ASR)和视觉感知能力。

另外,TuyaOpen还支持多种AI能力模块,开发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语音交互、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功能。这种模块化设计让开发者能够快速搭建AI硬件原型,大幅缩短开发周期。

Physical AI的创意实现路径是什么?

在AdventureX展会上,由涂鸦牵头的AI硬件赛道展现出Physical AI的另一种未来。年轻开发者们用TuyaOpen开源框架,将复杂的AI技术拆解成可拼装的模块。他们用T5开发板为I人打造社交AI眼镜,通过心跳信号转化为会「跳舞」的光效,让社交变得直观。还有开发者用AI能力制作能识别情绪的智能手表,让穿戴设备真正理解用户需求。

这些创意背后,是TuyaOpen开源框架将Physical AI的「造火箭」工程拆解成「拼积木」游戏。开发者可以随意从TuyaOpen的AI能力中选择需要的模块,拼装就能完成自己的创意实现。

Physical AI的商业化突围如何实现?

AI硬件赛道正经历从「技术新奇」到「商业验证」的关键转折。当资本市场趋于理性,能否跨越「好玩」标签、实现规模化变现,在市场上真正的「好卖」已成为衡量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核心标尺。在这一底层逻辑下,涂鸦通过TuyaOpen等赋能合作伙伴在全球市场破局,将IP与AI体验转化为切实的商业成功。

例如在母婴行业,涂鸦智能与孩子王联手打造的AI玩偶「阿贝贝」,仅用2周时间就售出3万台。这种快速商业化模式正在被复制到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在泰国市场,奥飞娱乐与涂鸦合作的AI喜羊羊玩偶,通过定制的泰语交互技术成功打入当地市场,赢得年轻消费者的热烈反响。

在Physical AI加速落地的浪潮中,无论是赋能经典IP出海攻克本地化体验问题,还是携手渠道巨头打造现象级爆款产品,TuyaOpen要做的都并非替代开发者的创造力,而是通过模块化、生态化的赋能体系,将开发者从底层技术重负与商业链路迷宫中解放出来,使其得以聚焦于产品创新与用户价值本身。

在TuyaOpen推动的技术平权中,谁会成为下一代改变生活的爆款AI硬件?答案,或许正藏在某个极客的车库或开发者的工作台上,等待被世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