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AI唱歌,为啥总被人嫌弃?好听的中文歌,AI 真的学得像吗?

2025-10-13 10:15:23 作者:Vali编辑部

AI音乐模型真的能唱好中文歌吗?

就在上个月,昆仑万维一口气推出了Mureka V7.5,这个更新让整个音乐AI圈炸开了锅。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两年AI做音乐已经卷得不行了,Suno、Udio、Riffusion这些模型一个比一个能唱,特别是英文歌,人声真假难辨,节奏旋律也都挑不出太大毛病。

不过这次Mureka V7.5有点不一样。和很多模型强调"多语言支持""风格多样化"不同,这次他们把重点放在了「中文音乐表现」这件事上。这让我觉得挺有意思,毕竟中文音乐和英文音乐在文化语境、情感表达上差异挺大的。

实测:听起来到底怎么样?

光有情怀可不行,我们上手实测一下看看实力。先放网址:https://www.valimart.net/打开「创作音乐」页面,中间栏有三种生成模式:「简单」、「高级」、「音频编辑」。

简单模式适合第一次用AI写歌的人。你可以像和朋友聊天一样,把创作想法用自然语言说出来,比如"我想写一首温柔又有点心酸的民谣",或者"想模仿周杰伦的《晴天》"。它就能自动理解你说的情绪、题材、参考风格,帮你完成整首歌。

高级模式更像是给"熟练创作者"的Playground。你可以精细控制歌词结构、段落内容,还能选择参考歌曲、指定演唱人声、限制歌曲风格。就像你在和一个专业制作人配合,构建你想要的音乐世界。

音频编辑是整个工具链里最像"DAW(数字音频工作站)"的部分。它目前支持:乐句级别的重新生成、延长歌曲时长、乐器分轨、精确裁剪。非常适合已经生成完成的歌曲做后期处理。

这次测试我们重点体验了高级模式。用"江南古镇"这个主题创作了一首民谣,AI生成的歌词里有"青石板上苔痕绿"这样的句子,和传统民谣的意境很契合。不过在节奏把控上还有提升空间,特别是某些段落的换气点处理得不够自然。

技术解析:为什么Mureka V7.5能唱好中文歌?

这次更新最大的看点是MoE-TTS技术。这个系统能根据描述生成对应风格的声音,比如"美国男演员,带有纽约口音,多才多艺"。测试中我们发现,Mureka V7.5不仅能模拟美式口音,语调起伏和节奏变化也精准贴合"吸引听众"这一目标语义。

对比其他模型,11labs的音色比较平淡,缺乏应有的节奏张力;MiniMax则未展现出"个性表达"的能力,对prompt的风格理解有待加强。这说明MoE-TTS在理解和表现复杂语言能力上更胜一筹。

技术架构上,MoE-TTS抛弃了传统"一锅炖"式的统一建模逻辑,改为文本与语音解耦+多专家并行建模策略。在Transformer框架下,各语音专家独立聚焦不同表达维度,参数分别优化,避免模态间互相干扰,显著提升了对模糊、比喻、情绪迁移等复杂语言的理解力。

应用场景:AI声音能做什么?

MoE-TTS不仅服务于Mureka的音乐生成,还天然适配这些典型场景:情绪播报(比如哀伤语气播读新闻讣告)、个性化阅读(为不同角色定制声音风格)、AI对话角色建模(同一个语义,不同身份说法截然不同)、影视配音/游戏语音包(可写即合成,按剧情语义变声)、无障碍阅读(定制特定情绪、性别、年龄的朗读音)。

这次测试中,我们尝试用"老中医"这个角色生成声音,AI不仅模拟了中医特有的温和语气,连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词都处理得非常到位。这种细腻的表达能力,是传统TTS系统很难做到的。

文化传承:AI音乐的未来在哪里?

Mureka V7.5的出现,让很多人开始思考:AI真的能唱好中文歌吗?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技术足够成熟,二是文化传承到位。

在测试中我们发现,AI生成的歌词虽然准确,但有时候会忽略中文音乐特有的"气口"和"韵脚"。比如在创作"江南水乡"主题时,AI生成的歌词虽然押韵,但缺乏传统民谣特有的"气韵生动"。这说明AI在文化理解上还有提升空间。

不过这正是Mureka V7.5的价值所在。它没有去迎合所有语言、风格、市场,而是选择把注意力扎扎实实地放在了中文音乐身上。这种专注,让AI在文化传承上有了更多可能性。

说到底,MoE-TTS不是为了好听而好听。它更像是昆仑万维在做中文音乐这件事上的一个底层工程。因为只要你认真做一首中文歌就会发现——光有旋律没用,AI唱得再准、节奏再对,如果咬字不地道、语气不到位、情绪不贴脸,那首歌听起来就是"有点怪"。

这种"怪"不是靠调节EQ或增加混响能解决的,它是语言与文化之间天然的隔阂。AI在大多数赛道卷的是"效率""准确率""生成力"。但音乐赛道不一样,它卷的是"谁的文化留下来"。

如果没有人愿意为中文音乐单独修一条路,那么在未来的AI世界里,我们可能连一首像样的歌都没有资格被记住。这一次,Mureka V7.5是在拉着中文音乐往前站了一步。它没有去迎合所有语言、风格、市场,而是选择把注意力,扎扎实实地放在了中文音乐身上。

你能听见它唱得越来越像我们。那不是因为模型聪明了,而是因为,终于有一群人,在算力之外,愿意花时间、花心思,把中文的旋律、情绪、韵脚和呼吸,一点点教给AI。

有些旋律,真的只有中文能唱。

也许,有些歌,AI也该学会,闭上眼睛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