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AI工具到底能搞啥?00后这么上头,它凭什么?

2025-10-13 10:40:39 作者:Vali编辑部

短视频平台上的脑洞内容越来越火了。从穿着运动鞋的鲨鱼踩着滑板冲浪,到头顶卡布奇诺泡沫的芭蕾舞者在水晶球里旋转,这些看似荒诞的视觉梗图在TikTok和Instagram上疯狂传播,吸引着大量年轻用户。单条视频播放量动辄突破千万,这种脱离现实逻辑的创作方式正在重塑短视频内容生态。

一家名为OpenArt的公司最近在资本市场上掀起波澜。这家由两位前谷歌工程师创立的企业获得500万美元战略投资,投资方包括Basis Set Ventures和DCM Ventures。更引人关注的是,在商业化启动短短7个月内,其ARR(年度经常性收入)已突破500万美元,正向2000万美元年收入目标迈进。

AI如何让故事创作变得像点外卖一样简单?

OpenArt最新推出的"一键故事"功能,让视频创作门槛降到前所未有的低点。用户只需输入一段脚本、一个概念,甚至上传一首歌曲,系统就能自动拆解内容要素:角色设定、场景转换、叙事节奏。通过集成DALL·E-3、GPT等数十种AI模型,在60秒内输出完整故事线的视频。

普通工具容易让角色形象忽左忽右,观众很难沉浸其中。CEO Coco Mao指出,当用户上传自定义角色后,无论是生成10秒的舞蹈片段还是3分钟的情节短剧,系统都能确保角色视觉特征与动作逻辑高度统一。这种能力甚至让专业动画师感到压力。

想象一下,你输入"鲨鱼程序员熬夜改代码被咖啡浇醒",选择"角色Vlog"模板,就能得到一段连贯的卡通叙事。若上传周杰伦的《Mojito》,AI会解析歌词生成拉美风情的街景与舞蹈动画。这种创作自由度正在吸引每月300万活跃用户涌入平台,其中大量是Z世代的社交媒体原住民。

从谷歌到AI造梗工厂

John Qiao的名字在硅谷创投圈并不陌生。这位OpenArt的联合创始人兼CTO,大学期间就开发过30多个产品:从校园社交应用、被称为"韩国Facebook"的Woosuko,到疫情期间爆红的动森社区AC Fan,这款任天堂游戏的SuperApp曾吸引数百万玩家。

他痴迷于2C产品,因为能直接看到用户被创造的价值点燃的表情。离开谷歌后,他与搭档Coco Mao在2022年创立OpenArt,押注AI将彻底解放视觉创作。早期定位为"DALL·E 2的Pinterest",靠分享AI绘画提示词社区积累首批用户。

当行业井喷式出现数百家AI生图网站时,团队却抓住两次技术红利。首先是模型微调(Fine-tuning)浪潮,上线自定义训练功能,吸引用户生成个人动漫形象。其次是ControlNet精准控制技术,实现构图精细化,让电商换背景等商用场景成为可能。

当Flux模型2024年横空出世时,OpenArt仅用两周就完成集成,生成质量碾压旧版。这种敏捷让10人小团队跑赢Adobe等巨头。

7个月跑通500万美元ARR的秘密

OpenArt的崛起路径与经典硅谷故事截然不同,它没有依赖烧钱换增长,而是凭借精准的创作者分层运营切中真实需求。其付费体系采用积分制:14美元基础套餐包含4000积分,可生成4个"一键故事"视频、40段普通视频及4000张图片;重度用户则支付56美元购买无限套餐。

这种设计巧妙区分了三种人群:玩票尝鲜的普通用户、内容创业的个体户、企业级商业创作者。"我们的付费用户本质上是把OpenArt当作生产力工具",联合创始人John Qiao在访谈中透露,小企业主用其制作电商产品视频,独立漫画家生成分镜草图,甚至连营销公司都在批量产出广告原型。

产品设计暗藏玄机,当新用户注册后,平台强制引导完成一条完整视频创作,从上传素材到添加音乐全程不超过3分钟。这个"即时成就感"漏斗让付费转化率飙升35%。更精妙的是免费用户仅保留7天历史记录,而付费会员可永久存储,对内容生产者而言,这直接戳中了职业刚需。

版权雷区:皮卡丘和海绵宝宝的诱惑

在"一键故事"测试期间,用户发现角色库中出现皮卡丘、海绵宝宝、超级马里奥等形象模板,生成视频一键可得。这踩中了最敏感的知识产权红线,今年六月,迪士尼与环球影业刚对AI公司Midjourney发起侵权诉讼,指控其模型擅自复制经典角色。

Coco Mao坦言技术防御并非万能:"当用户上传版权角色时,模型默认会拒绝生成……但偶尔也会有漏网之鱼"。法律风险随之转嫁给用户,侵权视频将被社交平台下架,严重者可能面临版权方追责。

OpenArt的对策是双线并行:内部收紧模型过滤机制,外部则积极接触IP持有方洽谈授权。角色一致性技术此时反成筹码:如果能帮迪士尼高效生成统一画风的衍生内容,或许能打开新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