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会上的自变量,究竟释放了什么新能力?通用具身智能,未来会改变哪些行业?
会整理家务、制作香囊,还能比心比耶。
具身智能已经进化到这种程度了,真实满足用户需求似乎指日可待。
今天上午,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正式开幕。最近的AI技术突破,让参展的公司纷纷拿出了新技术,人头攒动的展台之间,我们看到了一众「具身智能」加持的机器人,其中很多还是首次发布。
它们从整理家务、工业物流、制造装配到跳舞表演可谓无所不能,形态也各式各样,颇有些前不久大模型「百模大战」的样子。不过在这其中,有一家的公司反其道而行之,实现了「一脑多用」的真・通用智能。
国内头部创业公司「自变量机器人」给具身智能定义了一个新的标准。
一脑多用覆盖多种场景
在WRC的展台上,自变量的通用轮式双臂机器人「小量」在制作香囊,为看展观众们送上专属小礼物。
它内置自变量自研的通用具身大模型WALL-A,短短几天时间内就学会了自主制作香囊,而且工作时不挑环境——不论展会现场周遭的声光环境有多复杂,人群动向如何,都不会干扰到它的「细活」。
如果提出指令,机器人能根据观众的喜好,自主拾取不同的香包,在不到10cm的空间中,双臂精巧配合,处理柔性物体的复杂形变,完成香囊的制作,最后一步贴上徽章,跟随观众手掌的移动将香囊成功地递至手中。
当它发现香囊制作物料缺乏时,将主动从制作吧台避障,移动到物料中转区,双臂协同,先后将空的物料筐放到置货架上,随后拿取物料盘完成补料。基于自变量自研的语义导航技术,「小量」能够迅速适应陌生的展位环境,并自主避障完成补货。
展台另一边,你可以向机器人「小白」发出语音指令:「小白,客厅有点乱,请整理一下!」它会在展位模拟的客厅环境中自主移动,在未对周边环境进行建模的情况下,通过语义导航功能和视觉系统实时判断,一边移动一边精准操作完成收纳清理。
它可以拾取散落的衣物、整理书架、清理地面,甚至能识别不同种类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这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尤其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忙碌的上班族来说,能大幅减轻家务负担。
「小量」和「小白」的展示,让观众看到了具身智能在生活场景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它们不仅能完成基础的家务,还能根据环境变化做出灵活调整,这种适应能力是传统机械臂难以企及的。
「量子一号」展现工业应用潜力
在工业展区,自变量的「量子一号」机器人吸引了大量关注。这款机器人能完成精密零件组装、焊接、搬运等任务,其动作流畅度和精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在演示环节,「量子一号」成功完成了多步骤的装配流程,包括抓取零件、定位安装、检查质量等环节。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系统能根据实时反馈自动调整操作参数。
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量子一号」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环境感知能力和灵活的运动规划。它能识别不同形状的零件,并根据任务需求切换操作模式,这种适应性在复杂生产线上尤为关键。
工作人员透露,这款机器人已在某汽车制造厂进行试运行,初步数据显示其生产效率比传统设备提升30%以上,同时故障率降低40%。这种性能提升为工业自动化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量子一号」的展示,让观众看到了具身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它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降低人工成本,为制造业带来实质性的变革。
技术突破推动行业变革
自变量研发的WALL-A模型是本次展示的核心技术亮点。这个端到端的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能够像人类一样理解环境并做出决策。
在测试中,WALL-A模型能识别手写涂鸦与文字之间的对应关系,还能根据图片生成积木搭建方案。这种跨模态的推理能力,是传统AI模型难以实现的。
「WALL-A模型的突破在于它不再依赖模块化信息传递,而是直接解析图像和语言信息,进行因果推理并生成动作指令。」技术负责人表示,这种统一架构让机器人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这种技术进步对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在汽车装配线上,机器人能根据实时数据调整装配顺序;在物流中心,机器人能自主规划最优搬运路径。
「WALL-A模型的出现,标志着具身智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行业专家认为,这种技术突破将加速AI在物理世界的应用进程。
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自变量创始人王潜透露,未来3到5年,通用机器人有望逐步进入消费端。这意味着我们很快能在家庭中看到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机器人。
在居家服务领域,机器人将承担更多家务任务,如自动清洗衣物、整理房间、甚至协助烹饪。在商业场景,机器人可担任导购、服务员等角色,提高服务效率。
教育领域也迎来新机遇,机器人可作为实验平台,帮助学生理解AI原理。科研机构可利用机器人进行复杂实验,加速技术突破。
「具身智能的落地,将改变我们与机器互动的方式。」王潜表示,自变量正在构建开放生态,通过模型和硬件的结合,赋能更多合作伙伴。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具身智能将在更多领域展现价值。从家庭生活到工业生产,从教育科研到商业服务,AI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