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o理财管家凭什么能年收入超28亿?它究竟是怎么帮你理顺钱包的?

2025-10-14 08:35:20 作者:Vali编辑部

过去18个月里,个人理财赛道发生了两件大事:老牌App Mint关停,AI理财教练Cleo高速崛起。这两件事像两面镜子,照出了传统理财模式的式微和AI技术的强势渗透。当Mint被Intuit关掉,用户被强制迁移到Credit Karma时,整个行业都在思考:免费+广告的商业模式还能撑多久?而Cleo的ARR突破2.5亿美元,不仅实现盈利,还计划在纽约或伦敦上市,这种爆发式增长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AI在理财领域的潜力。

AI理财教练Cleo的崛起,是传统理财工具的颠覆者。这个成立于2016年的公司,用不到十年时间从一个初创项目变成估值过亿的独角兽。创始人Barney Hussey-Yeo毕业于布里斯托大学,曾任职高利贷公司Wonga,积累了丰富的金融科技经验。他创建Cleo的初衷很明确:用AI技术改变年轻人对金融服务的认知,尤其是那些18-36岁、习惯用手机解决生活问题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

Cleo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个AI财务助手,通过聊天机器人界面提供预算管理、储蓄计划、信用构建和现金垫款等服务。用户只需连接Plaid等第三方平台,就能让Cleo分析银行账户数据,给出实时建议。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理财工具的束缚,让财务管理变得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自然。

要说Cleo的厉害之处,还得从它的用户画像说起。这个平台瞄准的是那些追求效率、喜欢互动的年轻人。他们不耐烦看枯燥的报表,更愿意通过"有趣"的方式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Cleo就抓住了这一点,设计了"Roast Mode"和"Hype Mode"两种模式:"Roast Mode"用幽默的方式吐槽用户的过度消费,"Hype Mode"则在用户达成储蓄目标时给予积极反馈。这种游戏化设计让财务管理不再是负担,而是种有趣的体验。

数据说话,Cleo的ARR已经突破2.8亿美元,这相当于一年内收入翻倍。付费用户达到85万,总用户超700万,人均年付费约329美元。这种增长速度在FinTech领域并不多见,更难得的是它实现了盈利。这种"高增速+正现金流"的组合,让Cleo在众多金融科技公司中显得格外扎实。

要理解Cleo的成功,得看它如何构建数据飞轮。每天处理820万笔交易,累计30亿笔交易数据,这些数字背后是AI算法不断优化的基础。Cleo的系统会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收入模式,生成个性化建议。当用户连接账户后,系统能实时提供预算建议、储蓄策略,甚至消费警报,这种即时反馈机制让用户体验更上一层楼。

Cleo 3.0的升级堪称AI财务助手的里程碑。它不再只是个数字账本,而是能像人类财务顾问一样推理。当用户还款负担增加或储蓄行为异常时,系统能检测出来并给出具体建议。这种主动推理能力让Cleo从工具变成了真正的"财务伙伴"。

技术架构上,Cleo结合了自研AI模型和外部大型语言模型,配合开放银行技术实现数据整合。256位加密保护用户数据,且承诺不售卖用户信息。这种技术组合既保证了数据安全性,又提升了算法的精准度。更有趣的是,Cleo还雇佣了10名喜剧作家,确保AI语言风格符合年轻用户的喜好。

从商业角度看,Cleo的订阅模式正在取代传统报表+广告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用户付费后能获得持续价值,企业也能通过数据积累不断优化服务。当Mint关停时,Cleo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这种反差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在AI技术的加持下,个人理财工具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

对于创业者和投资者来说,Cleo的故事提供了重要启示:在FinTech领域,技术、商业和合规必须同步发展。任何单一短板都可能在指数级增长的某个节点导致整个飞轮崩溃。Cleo的案例证明,当AI技术与用户需求精准匹配时,就能创造出全新的商业价值。

当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传统的理财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Cleo用AI技术打造的个性化、互动式服务,正好击中了这个群体的痛点。这种模式不仅让财务管理变得轻松有趣,还为个人理财工具开辟了全新的变现路径。在Mint退役、AI崛起的今天,这种"订阅+AI"的模式或许正是个人理财工具最值得期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