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surf员工的无奈选择,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种局面,未来会怎样演变?

2025-10-14 09:45:33 作者:Vali编辑部

硅谷AI初创公司间的员工争夺战又添新剧情。被Cognition收购的Windsurf约200名员工最近收到新公司邮件,要么接受996工作制,要么选择9个月工资补偿。这场变动让前老板和部分员工跳槽谷歌后,Windsurf员工经历了从被谷歌看中到被Cognition接手的过山车式职场经历。眼下又要在高强度工作与离职之间二选一,这场收购背后的员工待遇博弈值得深究。

01 员工待遇背后的价值取舍
成立仅两年的AI编程初创公司Cognition(最新估值40亿美元)在收购竞争对手Windsurf时,为接手的约200名员工提供了买断方案。据The Information披露,这些员工可获得9个月工资作为补偿。Cognition CEO Scott Wu在邮件中明确要求新加入的Windsurf员工必须适应高强度工作,称"我们是挑战者,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对我们的工作要求极其苛刻"。

在Windsurf CEO Varun Mohan、联合创始人Douglas Chen和几位核心工程师跳槽谷歌后,公司剩余200多名员工陷入被动。谷歌以24亿美元买下Windsurf技术的非独家授权,并为跳槽员工提供多年补偿。但Windsurf高管承诺继续经营剩余业务,公司变成员工持股企业。没过几天,Cognition宣布收购Windsurf剩余员工和资产,使员工规模暴涨五倍。

这场收购让Windsurf员工面临抉择。Cognition CEO在交易公告时强调"我们要作为一个团结的团队一起奋斗",但实际操作中,员工仍需在996工作制和离职之间做选择。这种安排在硅谷AI初创公司中并非个例,越来越多企业选择用高强度工作制留住核心人才。

02 996工作制的硅谷化
硅谷AI初创公司正在大规模引入中国流行的996工作制。这些公司不仅不愁招人,有些甚至把996当作核心企业文化。以AI初创公司Rilla为例,80名员工几乎人人执行996工作制。公司增长负责人Will Gao解释称:"现在有个很强大、而且越来越壮大的亚文化圈子,特别是在我们Z世代当中——我们从小就听着乔布斯、比尔·盖茨的故事长大,这些企业家把一生都献给了改变世界的事业。"

Rilla在招聘启事中明确要求员工每周工作超过70小时,特别提醒那些对这种强度不"兴奋"的人别来应聘。公司每天提供三餐,周六也不例外。AI物流初创公司Sotira CEO阿姆里塔·巴辛认为,湾区创始人在创业初期采用996很普遍,但这种高强度对领导层是必须的,普通员工不应强求。

一些创始人将996包装成"最拼员工的专属选择",实行双轨制。旧金山远程医疗公司Fella & Delilah创始人Ritchie Cartwright在LinkedIn晒出内部信,说明让部分员工转996的计划。为吸引志愿者,公司给涨薪25%,股权奖励翻倍。但实际报名的员工不到10%。

从全球来看,996正在加速扩散。今年夏天,英国风投家哈里·斯泰宾斯说"996可能都不够",认为真正有野心的初创公司可能需要更疯狂的工作节奏才能在竞争中不掉队。这种工作文化正在影响硅谷的AI初创公司,让员工在高强度工作和职业发展之间寻找平衡。

03 员工选择背后的隐忧
这场收购背后折射出AI行业人才争夺的激烈程度。Windsurf员工在被谷歌看中后又被Cognition接手,这种"被遗弃"的经历让员工面临选择。Cognition提供的9个月工资补偿看似优厚,但实际相当于放弃未来几年的股权收益。

在硅谷AI初创公司中,这种补偿方案并不罕见。Meta收购Scale AI后裁掉200名员工,Character公司也因交易导致部分员工失业。这些案例显示,即使在高估值的初创公司,员工也可能成为收购过程中的"牺牲品"。

对于Windsurf员工来说,这场变动意味着职业路径的改变。选择996工作制意味着更长的工时和更高的压力,但可能获得更好的晋升机会。而选择离职则可能获得补偿,但需要重新寻找工作机会。这种选择背后,是员工对职业发展的权衡。

AI行业的快速发展让人才争夺愈发激烈。初创公司通过各种手段留住核心员工,而员工也在不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这场收购风波只是行业竞争的一个缩影,未来更多类似案例将影响AI行业的人才流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