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融资背后的技术,究竟能带来什么?英国公司这次的测试,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2025-10-14 09:55:29 作者:Vali编辑部

自动驾驶技术能否突破高精地图依赖?Wayve的实践给出答案

2024年5月,英国自动驾驶企业Wayve完成10.5亿美元C轮融资,成为当年全球最大单笔自动驾驶投资。日本软银集团领投,英伟达首次加入投资方,微软持续跟投。Wayve累计融资达13.28亿美元,从初创企业跃升为行业领导者。

这笔资金将用于两个方向:首先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研发,这种技术让机器像人一样理解环境变化;其次开发首款量产车载产品,计划在2025-2026年实现商业化落地。一年过去,Wayve的技术突破和商业进展如何?

技术突破:具身智能如何重塑自动驾驶?

Wayve的核心技术是具身智能,与传统依赖高精地图的方案不同,它采用端到端深度学习架构,以摄像头为核心传感器。这种类人化的感知方式让车辆能自主理解环境,大幅降低对基础设施的依赖。在复杂场景中,比如人类行为不确定性、开放场景泛化、复杂城市环境等,Wayve展现出明显优势。

Wayve的AI Driver Platform通过大规模多样化数据训练,形成可适应全球环境的基础模型。无需记忆路线或依赖高清地图,模型能理解世界、适应新环境,并将经验应用于全新场景。这种能力让Wayve在AI-500 Roadshow测试中,实现90天测试90座城市。

测试覆盖欧洲、北美、亚洲三大洲,涉及不同气候条件和道路类型。从蒙大拿州暴雨中的高速公路到意大利乡村的拖拉机小道,从横滨狭窄后街到阿尔卑斯山发卡弯,模型在没有本地化数据的情况下依然表现优异。这种泛化能力解决了自动驾驶普及的关键瓶颈——高精地图制作与更新成本。

商业落地:车企如何拥抱具身智能?

Wayve采用渐进式升级模式,通过OTA更新让同一硬件平台从L2+辅助驾驶升级至L4自动驾驶。这种模式降低车企迭代成本,同时已将技术集成到六种不同车辆平台。日产成为首个采用Wayve技术的主流车企,其ProPilot系统将整合Wayve AI Driver软件,配合激光雷达感知技术。

Wayve的测试成功预示自动驾驶行业正在发生范式转移。从硬件到软件、从封闭到开放、从车队运营到技术赋能、从专用系统到通用模型,这种转变带来新机遇。但挑战依然存在,如技术可靠性验证、监管框架构建、用户接受度提升等。

Wayve的渐进式商业化路径(从L2+辅助驾驶到L4完全自动驾驶)提供了风险可控的发展节奏。那些能快速拥抱新范式、构建高质量数据闭环的车企与技术公司,将在价值数万亿美元的自动驾驶市场中占据先机。

路测实证:具身智能的全球适应性

Wayve的AI-500 Roadshow测试覆盖全球500座城市,其中62%是首次部署AI驾驶的区域。这种测试方式验证了模型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测试数据显示,14.4%的城市没有任何训练数据,39%的城市有Wayve自建数据集,47%的城市有合作方提供的少量数据。

联邦学习方案的优势在于能整合碎片化数据形成统一模型。对于车企而言,这意味着能更快部署可全球扩展的AI驾驶系统,减少本地化工作。测试覆盖的地理环境包括亚洲城市占比1%、欧洲城市40%、北美城市59%。

测试还涵盖多种天气条件:低光照环境和雨天占17%、夜间不同亮度环境占38%、日间晴朗环境占45%。道路类型覆盖偏远山区和乡村占9%、城市中心区域占24%、城际道路占28%、高度路段占39%,整体覆盖从狭窄山路到高速干道。

行业影响:具身智能带来的变革

Wayve的实践正在重塑自动驾驶竞争格局。传统依赖高精地图的方案面临成本压力,而具身智能技术提供更灵活的解决方案。这种技术兼容纯视觉与多传感器架构,可适配不同成本车型,为车企提供多样化选择。

Wayve的路测成功验证了具身智能的可行性。这种技术不仅提升自动驾驶性能,更降低部署门槛。随着更多车企加入,具身智能或将成为自动驾驶普及的关键推动力。行业正在从专用系统向通用模型转变,这种转变将带来更广泛的市场机遇。

Wayve的实践表明,具身智能技术正在突破传统自动驾驶的局限。这种技术的成熟,将为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奠定基础。随着测试范围的扩大和商业合作的深化,具身智能或将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