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照出你的“顾影自怜”吗?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技术革新?

2025-10-14 10:10:26 作者:Vali编辑部
### 项飙访谈总结:AI时代下的现代人困境与生存策略 #### **一、AI时代的“赖活着”状态** 1. **低能量与慢性疲劳** - 年轻人普遍出现慢性疲劳、睡眠紊乱、脑雾等“低能量”症状,表现为生命力下降,对生活缺乏兴趣,处于“如履薄冰”的状态。 - **AI的影响**: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精准诊断、高效治疗)延长了生命,但同时也让人们陷入“长期赖活着”的状态,缺乏主动进取的动力。 2. **躺平与生存困境** - 躺平虽看似放松,但实为消极状态,需有方向感和自我成长的驱动力。若缺乏这些,躺平会进一步消耗精力,导致亚健康和心理疾病。 - **AI与社会规范**:社会规则逐渐AI化(如KPI考核、时间计算),使个体难以协商,加剧了低能量和躺平现象。 --- #### **二、“发疯”作为反抗机制** 1. **极端情绪的应对策略** - 在等级关系中(如职场、家庭),弱势一方通过“发疯”(如偷拍监控、公开隐私)夺回控制权,以剧烈行为打破对方的计划,重新划清边界。 - **发疯的本质**:当个性无法通过理性表达时,发疯成为一种情感爆发,是社会结构压迫下的“非理性反抗”。 2. **AI化社会的“发疯”逻辑** - 社会规范日益抽象化(如平台式公共性),个体与他人缺乏实质联系,导致情感表达受阻,发疯成为唯一可理解的表达方式。 - **平台公共性**:在第三方平台(如社交媒体)的主导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被削弱,发疯成为一种“无须协商”的情绪释放。 --- #### **三、重建“中间态”:协商与信任** 1. **中间态的重要性** - 社会需发展“中间技巧”,通过协商、说理确立权利与义务边界,而非非此即彼的“退缩”或“发疯”。 - **教育缺失**:当前教育缺乏协商能力的培养,导致年轻人难以理解社会关系的复杂性,陷入极端状态。 2. **从“附近”重建社会连接** - **社区参与**:通过参与社区工作(如观察食堂、环卫系统),理解社会运作的具体关系,增强对人性的信任。 - **真实生活体验**:家长应向孩子展示真实生活(而非奢华旅游),帮助其理解人性的丰富性,培养自信与积极态度。 --- #### **四、总结:AI时代的生存之道** - **现象**:AI技术推动社会效率提升,但也导致年轻人陷入低能量、躺平状态,情绪极端化(发疯)。 - **根源**:社会规则抽象化、人际关系疏离,使个体难以表达独特性,需通过发疯或躺平寻求平衡。 - **出路**:重建“附近”关系,培养协商能力,通过真实生活体验增强对人性的信任,从而在AI时代找到更鲜活的生存方式。 **关键词**:AI时代、低能量、躺平、发疯、中间态、社会结构、人性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