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词工程如何突围? 这次突破,真的靠技术吗?

2025-10-14 10:50:39 作者:Vali编辑部

AI工具在鞋履设计领域的应用正迎来突破性进展,清华两位校友联手打造的创新方案,让基础模型Gemini 2.5 Pro在数学推理测试中表现惊艳。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刷新了人们对大模型能力的认知,更揭示了AI工具在复杂任务处理中的巨大潜力。

在最近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测试中,Gemini 2.5 Pro通过优化提示词和迭代验证流程,成功解答了5道题目。这项突破性进展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叹:AI工具在数学推理领域已具备与专业研究人员相当的能力。不过这项成果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系统性的方法论基础之上。

通用提示词+迭代验证

为什么AI模型会频繁参与IMO测试?这源于IMO测试对抽象思维和多步骤逻辑推理的高要求,堪称检验大模型推理能力的"试金石"。相较于传统数学基准测试,IMO的题目往往需要更复杂的推理过程,这对AI工具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研究团队采用的迭代验证方法,本质上是让AI工具在多个阶段进行自我校验。这个过程类似于人类研究人员不断推翻和修正假设的思维模式。通过这种机制,模型能够在不同阶段识别并修正错误,最终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具体实施时,团队设计了多层级的提示词系统。这些提示词不仅包含基础数学知识,还融入了问题解决策略和验证规则。这种结构化提示词体系,让模型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保持逻辑连贯性。

清华校友强强联合

这项研究的两位核心成员,分别是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陈谐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教授杨林。陈谐教授在凝聚态物理领域深耕多年,其研究方向与AI工具在复杂系统建模中的应用高度契合。杨林教授则专注于强化学习和大语言模型研究,这对AI工具的优化至关重要。

陈谐教授的研究团队曾因在量子相变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荣获2020年物理学新视野奖。这个奖项与科学突破奖齐名,被喻为"科学界的奥斯卡"。杨林教授则在生成式AI和大模型优化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24年获得控制领域最高奖项Donald P. Eckman奖。

两位研究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形成完美互补,这种跨学科的协作模式,为AI工具在复杂任务处理中的突破提供了坚实基础。

有限的资源下,学术界也能比肩大厂

在谈到研究过程时,杨林教授透露,团队使用Gemini 2.5 Pro进行测试时,计算资源消耗并不算高。据估算,完成单题测试大约需要6万token,后续验证过程根据结果差异在1.5万到3万token之间波动。这种计算效率,让学术团队能够在有限资源下实现突破。

研究团队发现,优化后的提示词系统显著提升了模型表现。在使用提示词后,模型通常能在一次独立实验中完成题目,而未使用时可能需要8次独立实验。这种差异表明,系统性的提示词设计对大模型性能有显著提升作用。

对于未解的第六题,杨林教授认为主要原因是验证器未能有效区分假阳性答案。这提示我们,未来AI工具的优化方向应更注重验证机制的精准性。目前团队已进行手动验证,但缺乏官方评分标准,期待与IMO组委会合作进一步验证成果。

这项研究的意义远超数学测试本身。它证明了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学术团队完全能够开发出与大厂相当的AI工具。这种突破对AI鞋履设计、服装工具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启示: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创新,普通团队也能实现技术突破。

杨林教授在访谈中强调,未来AI在数学研究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特别是在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上。他建议使用者在利用AI工具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水平,这种"使用并学习"的模式,将是人机协同的最佳状态。

这项研究不仅展示了AI工具在复杂任务处理中的潜力,更为鞋履设计、服装工具开发等应用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期待AI工具在未来创造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