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模型能带来多快速度?单张显卡就能实现什么?

2025-10-15 08:25:18 作者:Vali编辑部

最近AI圈掀起一阵热潮,老黄不仅卖铲子(GPU),还自己下场开矿(造模型)。英伟达最新推出的Llama Nemotron Super v1.5开源模型,专门针对复杂推理和智能体任务进行了优化。这个模型在科学、数学、编程及agent任务中实现了行业领先的性能表现,同时将吞吐量提升至前代的3倍,可以在单卡上高效运行,实现了更准、更快、更轻的“三全其美”。

这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模型介绍

Llama Nemotron Super v1.5是Llama-3.3-Nemotron-Super-49B-V1.5的简称,它是Llama-3.3-Nemotron-Super-49B-V1的升级版本。这个模型基于Meta的Llama-3.3-70B-Instruct衍生而来,专门针对复杂推理和智能体任务进行了优化。通过架构调整和训练策略的改进,使其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计算资源的消耗。

模型架构

Llama Nemotron Super v1.5采用神经架构搜索(NAS)技术,这种技术通过算法从众多可能的神经网络结构中寻找最优解,实现准确率与效率的平衡。相比传统Transformer架构,该模型在结构设计上做了两项关键调整。

首先,引入了跳过注意力机制(Skip attention)。在部分模块中,直接跳过注意力层,或用单个线性层替代。这种设计减少了计算量,同时保持了模型的核心功能。其次,采用可变前馈网络(Variable FFN),不同模块的前馈网络扩展比可以灵活调整。这种设计使模型在资源受限时仍能高效运行。

研究团队还对原始Llama模型进行了逐模块的知识蒸馏(block-wise distillation)。通过构造多个模块变体,并在所有结构中搜索最佳组合,最终构建出兼顾性能与效率的模型。这种设计让模型既能满足单卡H100 80GB显卡的吞吐量和内存需求,又尽量减少性能损失。

训练与数据集

模型在FineWeb、Buzz-V1.2和Dolma三个数据集上进行了训练,总计包含400亿个token。训练数据重点关注英语单轮和多轮对话,确保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备良好的对话能力。

在后训练阶段,模型通过结合监督微调(SFT)和强化学习(RL)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在代码、数学、推理和指令遵循等任务上的表现。训练数据不仅包括公开语料库中的题目,还包含人工合成的问答样本。其中部分题目配有开启和关闭推理的答案,帮助模型更好地区分不同推理模式。

英伟达表示,这些训练数据将在未来几周内发布。整体来看,Llama Nemotron Super v1.5是一个通过NAS优化架构、精简计算图的Llama 3.3 70B Instruct变体。它针对单卡运行场景做了结构简化、知识蒸馏训练与后训练,兼顾高准确性、高吞吐量与低资源占用,特别适合英语对话类任务及编程任务的部署。

部署优势

英伟达延续了其在AI生态方面的优势,这款模型专为NVIDIA GPU加速系统设计。通过充分利用GPU核心和CUDA库,相比仅依赖CPU的方案,模型在训练和推理阶段实现了显著的速度提升。

目前该模型已开源,开发者可以在build.nvidia.com体验Llama Nemotron Super v1.5,或直接从Hugging Face下载模型。这种开源策略让开发者能够更灵活地使用该模型,加速AI应用的落地。

模型定位

作为英伟达最新发布的开源大语言模型,Llama Nemotron Super v1.5隶属于Nemotron生态。这个生态集成了大语言模型、训练与推理框架、优化工具和企业级部署方案,旨在实现高性能、可控性强、易于扩展的生成式AI应用开发。

为满足不同场景需求,英伟达推出了三个不同定位的大语言模型系列——Nano、Super和Ultra。Nano系列针对成本效益和边缘部署,适合部署在边缘设备或成本敏感型场景。Super系列则在单卡上平衡精度和计算效率,适合企业开发者或中型部署。Ultra系列则专注于数据中心的最大精度,适合复杂推理和大规模生成任务。

目前,Nemotron已获得SAP、ServiceNow、Microsoft、Accenture、CrowdStrike、Deloitte等企业支持,用于构建面向企业级流程自动化和复杂问题解决的AI智能体平台。此外,在Amazon Bedrock Marketplace中也能通过NVIDIA NIM微服务调用Nemotron模型,简化部署流程,支持云端、混合架构等多种运营方案。

总结来看,Llama Nemotron Super v1.5通过架构优化和训练策略的改进,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资源消耗。这种设计使其在单卡运行场景中具备明显优势,特别适合需要高吞吐量和低资源占用的AI应用。随着开源和生态支持的推进,这款模型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