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潮流趋势,下一个爆款会是它吗? 打造AI时尚,这波浪潮如何参与?

2025-10-15 08:45:46 作者:Vali编辑部

两个月前我第一次在文章里提到Vibe Coding这个概念时,心里还在打鼓要不要加几句解释。没想到短短两个月,这个概念已经深入到AI圈的每个角落,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的犹豫完全是多余的,因为Vibe Coding的传播速度远超想象。

回想当时对Vibe Coding的质疑,其实挺有意思的。我总觉得这种用自然语言就能开发软件的方式更像是个玩具,毕竟编程需要逻辑和结构,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搞定的。但事实证明,这种想法太保守了。现在整个互联网圈子对Vibe Coding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热度也在持续攀升,这说明它正在改变软件开发的底层逻辑。

现在回头看,未来做软件的人大概会分成两类。一类是传统意义上的程序员,他们掌握着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像现在熟悉的开发团队一样,专门负责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另一类则是普通创作者,他们可能没有专业编程知识,但借助Vibe Coding等AI工具,同样可以完成软件开发。这种基于自然语言的创作方式,正在重塑软件开发的格局。

这让我想起抖音生态的演变。抖音上的专业创作者需要掌握运镜、剪辑、分镜等技能,但普通用户随手拍一段视频,加点特效和滤镜,也能轻松制作自己的作品。这种创作门槛的降低,让短视频成为全民创作的舞台。同样,随着AI技术的发展,软件创作很可能也会经历类似的变革。

Cursor、Augment、Claude Code这些面向专业程序员的产品还在不断进化,但我也在思考,面向普通创作者的软件创作工具会是什么样子?像Lovable这样的产品虽然表现不错,但我觉得它更像是过渡阶段的产品。因为它并没有真正从普通创作者的视角出发,重新定义Vibe Coding的创作方式。本质上,Lovable更像是在提升传统开发的效率,而不是实现真正的范式转变。

昨天刷X的时候,偶然看到一款叫MyShell的产品,刚刚上线了2.0版本。从名字就能猜到,它和编程肯定有关。我从评论区拿到邀请码后,就开始上手体验。和Lovable、Bolt.new这些围绕代码构建的Vibe Coding产品不同,MyShell完全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构建应用。整个过程中看不到任何代码的痕迹,这种交互方式更接近我心中对新一代Vibe Coding的想象。

MyShell的亮点不仅在于简化软件创作,更在于它把应用的浏览和分享变成了社区。我们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快速创建Agent,同时还能随时查看别人的应用,甚至直接参与共创。创作、发布、分享和二次编辑这些环节被自然串联在一起,整个流程顺滑得像现在的短视频App。

把软件创作比作AI时代的短视频创作,这种思路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下面我从头给大家看看这款产品是怎么创建应用的。我找了一个自己的真实需求,平时经常要翻译英文播客,所以决定试试能不能让它来帮我搞定这些事情。

我做一个软件,上传音频,最后请它帮我输出对应的速记和总结。我的提示词是:

我要做一个应用,主要需求如下:

1、支持上传音频文件,常见格式(如MP3)。

2、自动把音频转成文字。如果有多个嘉宾,能自动区分不同发言人。

3、文字稿里,直接用“发言人1:xxx”“发言人2:xxx”这种方式区分。

4、支持一键修改发言人的名字,操作要简单。

5、如果音频内容是英文,自动翻译成中文,最好能中英文对照。

6、自动生成一份音频的主要观点总结,用1、2、3、4这样的序号列出来,内容要简明扼要。

和Lovable等产品不同的是,MyShell在收到需求后,不会立刻开始开发。它会像ChatGPT的Deep Research那样,先进行需求分析、技术可行性评估和预期交互流程设计。这个实现方案第一次看到时,真的让我惊讶。它根据我的输入,完成了需求分析、技术评估和交互流程设计,这不就是我同事在接到需求后常做的事情吗?

对于可能模糊的需求点,它会反过来让我再次确认,避免白干。这一点对Agent来说确实很重要,因为日常很难一次性准确表达想法。有个确认流程会更严谨。而且大家可以看到我的Gif图,MyShell的提问都非常具体。

我回答它的问题后,MyShell继续推进到下一个环节。紧接着,它会生成一个实现的Todo List。这个交互目前在其他Vibe Coding产品中没有见过。我觉得它完整还原了人类程序员构建软件的最佳流程,同时把复杂的Coding隐藏在水面之下。

用户只需要看到AI正在执行哪个任务,执行到了哪个阶段,其他的细节都不需要关注。我在等MyShell生成软件的过程中,感觉就像自己像个领导一样指挥Agent工作。它把每一步的进展都列出来,做完一项就自动勾掉,出错了也会直接标出来。

整体流程看得很清楚,哪里卡住一目了然,不用像以前那样反复猜到底是哪里出的问题。而且在Todo List下面,MyShell还会生成一张用户旅程图,把整个产品的流程走向都画出来。每个步骤、每个节点怎么看都很清楚,交互关系也一目了然。这样一来,就能提前预判用户可能遇到的体验问题。

目前看,MyShell生成的应用还是通过ChatBot的方式完成交互,而且我们理解的网页这一点我不知道是临时方案,还是有更深层次的考虑(比如创始人可能认为这类软件终极交互形式就是对话)。不清楚。其实前端UI反而是最容易解决的部分。像最近发布的Qwen-Coder、Kimi K2,还有Claude 4,在前端生成上都进步很快。只要软件本身功能做得扎实,界面怎么美化、交互细节怎么调整,基本都能通过现有的AI能力搞定,前端不会成为真正的瓶颈。

硅谷AI创投a16z的合伙人Matt曾说过:"多数人第一次做出的Vibe Coding Demo可能没什么实际价值。但一切都在变化,新人群+新方法很可能催生全新的软件形态和应用场景。"这其实也是我体验MyShell后最强烈的感受。现在很多人做出来的产品确实还很简单,甚至看起来没什么用处。但每次门槛被拉低,总会涌现出一批新创作者。

短期内也许只是一些小工具,慢慢地,真正有想法的人开始用这些新方法,不断试错、完善,最后一定会长出全新的软件形态。这就像短视频刚普及的时候,谁都觉得没什么高级内容,但几年过去,短视频不只是变成了内容表达的主流,还直接改变了无数行业的玩法。

现在,我觉得Vibe Coding也会呈现这样的发展态势。工具还在进化,生态才刚起步,但已经能看到一条全新的路正在打开。我也相信,这一代Vibe Coding工具迟早会带来新的软件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