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和腾讯,谁更胜出?这次人事变动,对AI产业意味着什么?

2025-10-15 09:15:03 作者:Vali编辑部

近期,AI领域迎来重要人事变动。前阿里通义实验室视觉负责人薄列峰正式加盟腾讯混元大模型团队,直接向腾讯副总裁、混元项目负责人蒋杰汇报。这位在多模态AI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将负责推动腾讯在视觉与语言交叉领域的技术突破。他的加入不仅意味着腾讯在AI赛道的布局进一步深化,也预示着国内大模型竞争格局将面临新的变数。

薄列峰的离职轨迹颇具戏剧性。早在今年4月,他便从阿里离职,当时外界曾猜测他可能赴美加入某科技巨头,主攻多模态AI研发。但最终他选择扎根深圳,加入国内大模型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之一。这种选择背后,既是对国内AI生态的认可,也暗含对技术路线的重新考量。随着腾讯混元大模型的快速崛起,薄列峰的加入无疑为这场较量注入了新的变量。

作为AI多模态领域的资深专家,薄列峰的职业轨迹堪称传奇。他早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后赴芝加哥大学丰田研究院、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攻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与机器人方向。2013年加入亚马逊西雅图总部时,他正担任Amazon Go无人零售项目的核心创始成员,主导第二代算法架构研发,推动计算机视觉与传感器融合技术落地。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多模态技术经验。

2017年转战京东数科后,他继续深耕AI技术,2022年加入阿里担任通义实验室负责人,成为阿里文生视频、图像生成等AIGC技术的关键架构者。在阿里期间,他带领团队推出多项行业标杆成果:包括人物动作生成框架Animate Anyone(支撑全民舞王功能)、一键换装技术Outfit Anyone,以及语音驱动肖像视频框架EMO(Emote Portrait Alive)。这些技术不仅在通义千问APP中落地,更在社交平台引发破亿级传播。

薄列峰主导的四大人物视频生成框架(动作、换装、替身、唱演)在2024中国生成式AI大会上被重点展示,被视为阿里应对Sora竞争的核心技术壁垒。这种技术成果的积累,为他后来的职场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从Amazon Go到京东数科,再到阿里通义,他始终站在AI技术前沿,不断推动多模态技术的突破。

薄列峰的离职并非个例。2月15日,通义实验室语音团队负责人鄢志杰(P10)也低调加入某大厂任AI Lab副主任,但不足三月便因架构调整离职。这种人才流动现象在AI领域并不罕见,但背后折射出的行业竞争态势值得深究。与此同时,阿里云前副总裁叶杰平近期以之江实验室副主任身份公开亮相,而之江实验室主任正是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这种人事变动暗示着更深层的技术战略调整。

业内普遍认为,薄列峰的离职与阿里大模型业务重组密切相关。自2023年起,通义千问逐步整合达摩院多个实验室资源,技术路线从分散转向集中,组织架构频繁调整可能导致核心人才流失。这种调整虽然有利于形成统一技术路线,但也带来了人才流失的风险。另一方面,字节跳动、华为等企业对AI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据脉脉数据,字节已连续四年位列AI岗位新增量榜首,大模型人才薪资均值超5万元/月。

薄列峰的加入为腾讯混元大模型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位在多模态技术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将带来独特的技术视角和实践经验。他的到来不仅强化了腾讯在视觉与语言交叉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国内AI大模型竞争格局带来了新的变数。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这种人才流动现象或将持续,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AI人才的流动已成为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薄列峰的离职和加入,既反映了国内大模型企业的竞争态势,也预示着AI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这种人才流动不仅带来技术资源的重组,更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更多专家的加入,国内大模型生态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场AI人才争夺战,本质上是技术路线和生态构建的较量。薄列峰的加入为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了新的技术视角,同时也为行业竞争增添了新的看点。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人才流动现象将持续推动行业进步,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AI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