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编程,终面还能过吗?程序员的面试,究竟缺什么?

2025-10-15 10:05:15 作者:Vali编辑部

最近有位程序员在求职路上碰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他原本对一家初创公司很有信心,顺利通过了三轮面试,眼看就要拿到offer,结果在终面时因为"不优先使用AI"被直接拒了。这个经历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不少业内人士开始重新审视AI工具在职场中的地位。

这场面试堪称经典案例,揭示了AI工具在职场中的双重角色。候选人虽然没有贬低AI,但强调自己始终坚持手动编码,这种态度在AI-first的招聘标准下显得有些落伍。这不禁让人思考:当AI已经成为职场标配,是否意味着传统编码方式正在被边缘化?

面试现场:AI第一的硬性标准

这场面试的关键转折点出现在终面环节。CEO直接询问候选人的编码风格和AI使用习惯,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含深意。候选人坦率表示,大模型的输出方式有时候确实不够高效,代码安全性也存在隐患。这种态度在AI-first的招聘标准下显得有些保守。

候选人举例说明,自己在开发一个小项目时,尝试用Agentic AI添加功能,结果发现代码逻辑混乱。这种实际体验让他对AI工具保持谨慎态度。但正是这种谨慎,让面试官觉得他可能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技术环境。

AI-first的招聘标准正在重塑职场生态。从简历筛选到面试环节,AI工具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这种趋势下,求职者需要在传统技能和AI工具应用之间找到平衡点。候选人被拒的案例,恰好印证了这种转变。

技术讨论:AI工具的双刃剑

这场面试暴露了AI工具应用中的一个核心矛盾。一方面,AI确实能提高工作效率,帮助程序员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代码质量下降。候选人认为,AI更适合处理重复性工作,而不是替代人类的创造性思维。

有网友指出,对于有经验的程序员来说,使用AI助手可能降低17%的生产力。这种观点在技术圈引发共鸣。但也有声音认为,AI在自动化应用和脚本编写方面确实能发挥独特优势。这种分歧反映了AI工具在职场中的复杂定位。

候选人提到的r/interviewhammer工具,正是这种矛盾的缩影。这个AI辅助面试应用能帮助求职者生成面试答案,但实际工作能力可能与面试表现存在差距。这种现象在职场中并不鲜见,它揭示了AI工具的双刃剑特性。

职场生态:AI与人的协同关系

这场面试引发的讨论,本质上是AI与人类在职场中的关系再定义。AI工具正在改变工作流程,但人类的判断力和创造力依然不可替代。候选人被拒的案例说明,单纯依赖AI工具可能不再被视为优势。

职场正在经历从"人机协同"到"人机共生"的转变。AI工具不再是辅助手段,而是成为工作流程中的核心环节。这种转变要求求职者既要掌握技术技能,又要具备AI工具的使用能力。

在AI-first的招聘标准下,求职者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定位。是选择完全依赖AI,还是保持人类的判断力?这场面试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AI时代职场人的新挑战。

这场面试引发的讨论,本质上是AI工具在职场中的地位变迁。当AI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在传统技能和AI工具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每个职场人必须面对的课题。这种转变不仅影响求职者,也将重塑整个职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