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首席研究官究竟说了什么? 这场抢人大战背后藏着多少秘密?
最近在硅谷掀起的抢人大战中,Meta小扎的挖人策略堪称教科书级别。据多家科技媒体报道,至少有10位OpenAI核心成员拒绝了小扎的橄榄枝,其中包括担任首席研究官的Mark Chen。这场人才争夺战不仅牵动了整个AI圈神经,更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叹:这波操作简直比奥特曼打怪还精彩。
事情要从今年春天说起,当时小扎与Mark Chen的闲聊意外成为导火索。这位OpenAI的元老级人物在交流中建议小扎加大AI人才投入,没想到这句话直接点燃了小扎的野心。随后Meta开始疯狂出手,不仅开出3亿美元天价挖人费,还组建了专门的挖人小组。数据显示,这份超级团队名单中44人中近40%来自OpenAI,其中不乏多位华人研究精英。
从Meta新晋团队的构成看,华人研究人员占比高达50%,其中清北校友占据半壁江山。这让人不禁好奇:为何小扎对华人研究者格外青睐?翻开这些人的履历,答案逐渐清晰。比如清华电子工程系校友Chengxu Zhuang,这位曾在MIT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学者,去年刚加入OpenAI便成为技术骨干。他的研究方向涵盖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视觉,这些正是当前AI领域的前沿方向。
更令人关注的是,Meta团队中有多位曾在谷歌DeepMind任职的专家。Chenxi Liu这位清华自动化系出身的研究员,曾参与Gemini项目的训练工作,如今在Meta专攻视觉语言模型。他的经历印证了小扎的挖人策略:不仅看重个人能力,更注重团队协作效应。这种人才组合方式,让Meta在AI领域迅速建立起技术壁垒。
值得关注的是,Meta团队中还出现了一些"回炉"的资深专家。Rui Hou这位曾在Meta参与Llama2、3、4后训练工作的研究员,如今重返老东家。这种人才流动现象,折射出当前AI领域竞争的激烈程度。数据显示,OpenAI、DeepMind和Scale AI三家机构的人员占比分别为40%、20%和15%,形成了人才争夺的三足鼎立之势。
除了天价薪酬,小扎还祭出"限时答复"的杀手锏。这种压力战术让不少研究员在犹豫中选择加入Meta。更吸引人的是,Meta承诺提供无上限的算力支持。据内部人士透露,公司计划投入数百亿美元建设多个GW级超级计算集群,这种算力保障让不少研究者觉得"造神"机会来了。
OpenAI这边也不甘示弱,CEO奥特曼公开承诺年底将上线100万个GPU。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值得玩味,毕竟Meta的Prometheus+Hyperion集群算力远超OpenAI当前水平。这种你追我赶的态势,让整个AI领域充满活力。
这场人才争夺战的深层意义在于,它折射出AI技术发展的关键要素:顶尖人才、先进算力和创新环境。无论是Meta还是OpenAI,都在用实际行动证明:想要在AI领域占据制高点,就必须在人才储备和算力投入上下足功夫。
对于普通研究者来说,这场大战带来的不仅是职业机会,更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当越来越多的顶尖人才选择加入Meta,意味着这个平台正在构建起新的技术生态。这种人才流动趋势,或将重塑整个AI研究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