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AI怎么玩?字节模式能借鉴吗?

2025-10-16 08:10:38 作者:Vali编辑部

扎克伯格最近在AI领域动作频频,把整个公司架构重新洗牌。现在看来,他这次的布局确实有文章可读。

Meta内部最近进行了一轮大刀阔斧的调整,新的组织架构逐渐浮出水面。仔细看下去,你会发现这个架构和某些熟悉的样子惊人相似。

都知道小扎在AI领域投入了重金,用人均上亿的薪酬吸引顶尖人才组建"超级智能实验室"。最新消息显示,围绕这个实验室,已经整合了超过3400人的新组织。这个新组织的负责人是亚历山大·王,职位是首席人工智能官(CAIO),副手是前GitHub CEO纳特·弗里德曼,主要负责AI产品和应用。

这次调整后,AI三巨头之一的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也转而向亚历山大汇报了。

不过这还不是重点,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这3400多人如何被重新分工。

据说总共有4个主要团队:

头部是AGI基础研究团队,大部分亿元先生女士都在这里。

然后是AI产品团队,主打Meta AI助手。还有基础AI实验室,依然由LeCun带队。

<

最后还有一个新的小团队,瞄准Llama 5研发。

这这这,不就是扎克伯格这几年朝思暮想、咬牙切齿的字节跳动的AI架构吗?

吴永辉领导的Seed,搞最前沿的AGI研究。也有基础模型技术和架构。

然后产品团队在AI基台上应用和打造产品。

唯一不同的是Meta还有一个新团队搞Llama 5,因为亚历山大在开源和闭源这件事上正在动摇小扎,所以可能会搞出两条腿走路——

最先进的大模型要闭源,不那么先进的才开源。

嗯,符合亚历山大一贯的精致利己性格。

Meta的新AI组织架构

据The Information最新爆料,Meta的AI变革是内外并举的。

外部都看到了,疯狂挖角OpenAI、苹果和谷歌,上亿美元薪酬包的天价姿态搅得硅谷人心惶惶。

然后这些天价人才,组成了一个名叫"超级智能实验室"的组织。小扎承诺,这个实验室追求的目标是"人够少但GPU够多"。

△小扎的亿元俱乐部

这个新实验室现在也是高调又神秘。

据说去这些人所在的办公室,都得过两次安检,有特殊权限才能通行接触。

但这些人的+1(直接领导)——亚历山大和纳特·弗里德曼,管的就不止这30号人了。

扎克伯格一顿乾坤大挪移,把整个Meta的AI资源都大一统,搞出了3400多人的大整体。

这3400多人,包括了"超级智能实验室"那30人,但不同的是其他3370多号人,只有极少数能向28岁的亚历山大直接汇报。

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算是"幸运"可以向亚历山大汇报,现在他带队的FAIR,基础AI实验室,是王管理的4个部门之一。

另一个庞大的部门,负责AI应用和产品,看起来由亚历山大的副手纳特·弗里德曼来分管,其职位就是Meta AI产品和应用研究副总裁。

这个部门看起来就是把基础模型和AI能力,可以至上而下或者说自底层到上层,应用到Meta各个产品和业务线之中。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Meta AI助手,类似ChatGPT,你也可以理解为字节旗下的豆包。

最后还有一个部门,之前就负责Llama研发的AI研发团队,但由于Llama 4的拉胯,现在面临亚历山大的整合。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亚历山大会空降一些挖来的人放在旧Llama团队,研发Llama 5。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亚历山大会搞两套班子,一套研发Llama 5,一套研发Llama 4.1……最先进的就闭源,次先进的对外开源。

不过不管哪一种,抱怨的声音已经传出了。

因为之前Llama团队的老员工,对新加入的天价少年们,表达出了"挑战"——这些人除了外来和尚,何德何能拿这么高的薪酬?

看来OpenAI CEO奥特曼还真说对了,小扎这么挖,对Meta的文化没有什么好处,等着反噬吧。

另外,在第一阶段小扎亲自挖人之后,现在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似乎出现了人挖人的现象。

最新消息,苹果那边又有两位AI负责人转投Meta。

苹果杰出工程师汤姆·戈尔德,还有纳特·弗里德曼,都加入了Meta。

这说明大公司之间的AI人才争夺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字节跳动的AI布局

对比来看,字节跳动的AI架构其实和Meta有异曲同工之妙。

吴永辉带领的Seed团队,专门负责最前沿的AGI研究,这和Meta的AGI基础研究团队如出一辙。

产品团队同样在AI基台上应用,打造实用产品。

这种分工方式,让字节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也能快速推出落地应用。

豆包大模型不仅技术在第一梯队,落地应用中的性价比和体验,更是帮助火山引擎、飞书、豆包APP等方案和产品攻城拔寨,全速领先。

这种模式让字节在AI领域占据了独特优势。

行业趋势

从Meta和字节的布局来看,大公司对于All in AI的共识已经形成。

首先必须有AGI团队,找最顶尖的人才,给予最好的待遇,保证自己是最快解锁AGI新进展的人。

其次要有各个基础研究分支团队,包括语言、语音、图像视频等小技术和架构。

最后还需要产品和工程团队,把先进的模型技术与产品应用结合,实现技术到商用的飞轮。

这种模式让大公司在AI领域占据了独特优势。

行业趋势

从Meta和字节的布局来看,大公司对于All in AI的共识已经形成。

首先必须有AGI团队,找最顶尖的人才,给予最好的待遇,保证自己是最快解锁AGI新进展的人。

其次要有各个基础研究分支团队,包括语言、语音、图像视频等小技术和架构。

最后还需要产品和工程团队,把先进的模型技术与产品应用结合,实现技术到商用的飞轮。

这种模式让大公司在AI领域占据了独特优势。

OpenAI的处境

就在今天OpenAI的ChatGPT Agent发布会直播中,除了新进展,不少网友也替奥特曼捉鸡啊。

因为又有新面孔出现了,还都是扎克最喜欢的华人。

只要你和奥特曼同台,小扎就会录入你的人脸信息,把你放进Meta人才库里。

如果真出现这种趋势,搞不好过不了多久,奥特曼就只能自己开发布会了。这样比较安全。

但这么说Ilya估计不同意,毕竟他就是因为OpenAI不安全,才离开创办"超级安全AI"SSI的。(手动狗头)

不过,对AI工具开发者来说,这种人才争夺战其实是个好消息。无论是Meta、字节还是OpenAI,都在持续投入,让AI技术不断突破。对于需要AI鞋履或服装工具的企业来说,这正是把握技术红利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