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让课堂更生动有趣?海曙小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新思路?
当传统课堂插上AI的翅膀,会碰撞出怎样智慧的火花?杭州市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作为浙江省第一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变革项目实验学校,用十多节不同科的精彩课例形成自己的教学范式。当来自全国的教育同仁齐聚一堂,又将如何共探未来教育的新路径?暑期充电期间,在浙江大学的组织下,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的骨干教师代表团分批走进海曙小学,开启了一场以"人工智能赋能课堂"为主题的深度参访学习之旅。本次"从听讲到参与"的沉浸式体验,不仅展示了海曙小学在AI教育应用上的前沿探索,更搭建了智慧教育经验共享的宝贵平台。
AI教育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如何?教师们通过亲身体验发现,AI工具不仅能提升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海曙小学的实践表明,当传统教学模式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课堂氛围发生了显著变化。参访教师们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让知识传授更生动,学生参与度明显提升。
AI项目化学习的生动实践
参访之旅从聆听精心设计的人工赋能的跨学科学习课开始。教师们通过观摩海曙小学的课堂,直观看见师生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科教学,解决真实问题。课堂上,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学生利用AI工具进行探究、协作、创造的火热场景。无论是利用AI辅助科学探究、优化写作过程,还是进行跨学科的创新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技术赋能"的教学理念,让参访教师们直观感受到了AI如何激发学习潜能、提升教学效能。
AI作文批改坊让教师们印象深刻。通过平板电脑和钉钉平台,教师们模拟学生身份上传作文,短短30秒内,AI即基于预设的多维度评价标准(如结构、语言、内容等)生成个性化、精准的评语与修改建议。这种高效反馈机制让教师们意识到,AI在作文批改环节带来的效率革命和个性化指导潜力。
AI实验探索坊则展示了虚实融合的教学创新。在"种子发芽实验"区,教师上传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图片,HiTeach软件的AI功能快速给出评价与优化建议,助力科学思维的严谨性培养。虚拟验证环节让教师们看到,修改后的方案可立即在网页端进行虚拟实验验证,将设想快速转化为可视结果,突破时空限制。
实验赋能升级的案例更令人信服。"不同温度的物体相互接触"实验区,对比展示了传统(玻棒温度计+手工绘图)、AI赋能(电子温度计人工记录+AI自动绘图)和全自动(温度传感器+实时图表)三种测量与数据处理方式。教师们亲身体验了AI如何将学生从繁琐的数据记录与绘图中解放,聚焦核心概念理解与科学分析,得到其适切的发展。
程序生成体验区让教师们真正动手实操。通过提炼好的网页生成题词,AI理解意图并快速生成可运行的网页版程序代码。这种直观体验让教师们看到,AI在降低编程门槛、激发创造力方面的强大能力。
智慧心声:小话筒大总结
体验尾声,教师们手持"小话筒"畅谈参访感悟。语音实时汇聚到大屏,形成动态词云图,并由AI生成凝练的活动总结。这一环节不仅让每位参与者的声音被听见,更生动演示了智能答题反馈系统在课堂即时反馈与总结中的应用。
AI教育的实践效果值得深入探讨。参访教师们普遍认为,AI工具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课堂互动的增加,更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AI辅助,教师可以更专注于教学设计,学生也能在个性化学习中获得更深层的发展。
智慧碰撞:交流互鉴,共话未来
整个参访过程,海曙小学的技术支持团队全程跟进,细致讲解每个环节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实现。从老师们熟悉的课例入手,解读技术给学生发展带来的蜕变。参访教师们积极投入,踊跃体验,不时就技术细节、教学应用场景、实践挑战等问题与海曙小学的团队进行深入交流。
浙江大学带队老师表示,海曙小学的AI工作坊设计理念先进、实践扎实、体验感强,为全国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样板间"和"思路库"。这种实践探索让教师们看到了AI教育的广阔前景,也为未来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AI教育的推广需要更多实践案例。海曙小学的探索表明,当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课堂效果显著提升。这种模式不仅适合不同学科,也能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们普遍认为,AI工具的使用让教学更加灵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加多元化。
结语智启未来,教育无界
海曙小学接待的多批次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深度参访活动,不仅是一次前沿教育技术的展示,更是一次全国教育同仁智慧交融、共谋发展的盛会。海曙小学以开放的态度,分享了其在AI与教学深度融合道路上的探索与成果。
这种"产学研"结合的交流模式,将有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学课堂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持续的实践与优化,AI教育有望成为未来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更加智慧、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