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AI服装/鞋履赛道,真的值百万美元?别被账面数据迷惑,真相究竟是什么?
2025年,某头部AI情感陪伴应用的增长预算被砍近90%。这个消息让整个行业感到震动。一位从业者在采访中坦言,"我们被边缘化了"。他所在的团队曾是AI社交领域的佼佼者,但如今却不得不大幅裁员,仅保留少量人员维持基础运营。这个现象并非个例,而是整个AI情感陪伴赛道集体遭遇的困境。
AI情感陪伴产品通过与AI角色的互动满足用户情感需求,这个赛道曾聚集了MiniMax的Talkie、字节的猫箱、美国的Character.ai等知名应用。然而,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产品,如今都陷入了增长乏力的困境。数据显示,猫箱在苹果端月下载量从264万骤降至61万,日活跃用户也从59万下滑至49万。星野的月下载量更是从486万缩水到93万,降幅超过80%。
这种式微不仅出现在国内,海外市场同样遭遇滑铁卢。Character.ai虽然表面拥有2.33亿月活用户,但实际付费率不足1%,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仅0.72美元。2024年初,AI情感陪伴还是创投圈最火的赛道之一,当时有人认为,这条"打感情牌"的赛道用户粘性强,靠订阅就能快速变现。Character.ai"12人团队做到1500万美元ARR"的故事,曾让无数创业者趋之若鹜。
2024年上半年,大模型"六小虎"几乎人人手握AI情感陪伴产品。当时有AI模型公司的产品经理表示:"产品矩阵里没有AI情感陪伴,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布局AI应用。"但如今,AI情感陪伴产品在AI应用"坟场"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曾被阶跃星辰视为重要C端方向的"冒泡鸭",因数据不及预期在2024年12月几乎停止运营。智谱的AiU、月之暗面的Ohai等产品也因监管或营收低迷无疾而终。
当前AI情感陪伴赛道的现状,可以用"收益不高"来形容。AiU的产品经理永超曾表示,看起来热闹的AI情感陪伴产品,真正取得好结果的不足5款。某头部出海产品的平均日流水稳定在4万美元以内,与对外宣传的"千万美金ARR"相差甚远。高昂的投放支出更是让企业不堪重负,一家头部产品的季度增长支出就高达数千万美元。
投入和回报的失衡源于多重因素。首先是当前模型在长时记忆和前后一致性方面的不足,难以满足用户对情感陪伴的深层需求。QuestMobile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主流AI情感陪伴应用的月均使用天数基本低于5天。一位投资人直言,AI情感陪伴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伪需求":"大家还是更愿意发展真实的关系。"这种"伪需求"下的变现能力自然有限。
头部产品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某头部AI产品每月用户付费收入仅有四五十万美元,为了增收,公司增加了不少付费玩法,但收效甚微。迫于融资和竞争压力,多数AI情感陪伴应用在2024年定下了激进的增长目标。比如某头部产品冲100万DAU是首要目标,高峰期投放渠道多达二三十个,单日消耗数十万美金。
高支出换来的是不乐观的留存和ROI。有员工透露,次日留存靠推广冲上过50%,但很快下滑到20%、30%。增长投放"ROI从来没有打正过"。监管问题更是让AI情感陪伴产品陷入困境。Talkie、LiveMe、Tango等明星产品曾因全球双端下架,2025年6月底,阅文旗下的"筑梦岛"因涉及未成年色情内容被网信办约谈并下架整改。
应用下架直接斩断了增长势头。据知情人士透露,某头部产品重新上架后的月自然增长率从20%滑落到10%以下,MAU平均每月下滑10%。为规避风险,厂商粗暴设置违禁词,导致用户体验受损。有员工举例说,"脱"被设为违禁词,用户对话中出现"脱"就会被屏蔽甚至封号,连"脱帽子""脱口秀"这类词都发不了。
2025年,当狂热回归理性,AI情感陪伴产品开始反思和重整。明显的变化是激进增长结束,投放ROI成为更关键的指标。某头部产品将投流预算削减近90%,"现在公司开始优化投流ROI,ROI好的渠道就多投一点"。在模型性能仍制约体验的当下,重新定位"AI情感陪伴"显得尤为重要。
一位投资人指出,情感陪伴、虚拟交友等定位可能都存在市场空间有限的问题。Character.ai在被谷歌收购后,将重心转向打造内容社区和多模态创作工具。但即便如此,AI情感陪伴在AI应用赛道依然存在巨大变现潜力。2024年收入超2000万元的Hiwaifu创始人陶江表示,真人形象AI陪伴产品的变现能力比二次元风格产品更强,用户画像更偏中年群体,付费能力更强。
由于克制投流和控制团队规模,Hiwaifu上线第一年就实现盈利。一位投资人直言,Character.ai现在有2亿多MAU,这个用户基数和社区生态足以支撑变现。"面对这样一群大规模用户,AI情感陪伴产品的功能和商业模式还没有做到点子上,"他期待创业者们和唱衰的声音多唱"反调","AI情感陪伴不是凉了,而是人们对它潜力的开发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