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内部风波,会影响你的AI工具选购吗?背后真相,你真的了解吗?

2025-10-16 10:45:25 作者:Vali编辑部

咱们来聊聊华为盘古大模型最近的风波。事情起源于2025年6月30日,华为宣布开源盘古7B稠密和72B混合专家模型。没想到发布会后不久,网络上就出现了质疑华为盘古大模型抄袭的言论。这场风波从7月5日诺亚方舟实验室的声明开始,到7月6日一位自称盘古团队成员的爆料,再到7月8日华为吹哨人再次发声,整个事件像滚雪球一样越演越烈。

这场争议的核心是盘古大模型是否存在抄袭行为。爆料人指出,王云鹤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存在套壳、续训、洗水印等行为。具体来说,王云鹤作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在上任前就主导了小模型实验室的项目,利用其领导地位将成果归为己有。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团队协作,更让整个大模型研发过程蒙上阴影。

王云鹤的晋升之路颇具戏剧性。这位1991年出生的黑龙江人,2018年博士毕业进入华为,不到7年时间就从小模型实验室主任升任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这个位置的前任包括杨强、李航等知名专家,而王云鹤的晋升速度引发了不少质疑。他的上任不仅让小模型实验室的成果被"抢果子",还让诺亚方舟实验室的人力资源和计算资源向其倾斜。

这场风波背后,是华为大模型研发团队的内部矛盾。王云鹤及其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公然使用英伟达芯片训练模型,这与华为强调的国产化路线相悖。唐睿明、尚利峰团队作为真正的盘古团队,从2023年初就开始投入昇腾芯片环境的配置工作,解决了mindspore和昇腾芯片等一系列国产化软硬件协同的问题。他们的坚持为国产化大模型训练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研发过程中,王云鹤团队采取了"先占先得"的策略。当其他团队在项目初期频频踩坑时,王云鹤却选择"闻味而来",用"词表巧换技"占据先机。更令人担忧的是,他在内网完全否认718B存在强行赛马的事实,也不正面回应套壳质疑,称其"独特的训练技巧"经过领导决策。

这场争议的另一个焦点是学术诚信。王云鹤团队在NeurIPS论文审稿中操纵流程,让"水货"文章被录用。他们还引进了Fisher Yu这样的所谓计算机科学家,但核心算法技术却来自唐睿明、尚利峰团队。这种"借鸡生蛋"的做法,让不少研究者感到失望。

王云鹤的所作所为不仅影响了团队士气,更让整个AI圈对华为大模型研发产生疑虑。据不完全统计,受其影响离开华为的大模型预训练、后训练核心人员超过40人,其中不乏天才少年和17、18级干部。这种人才流失让不少研究者开始思考:如果华为内部环境持续恶化,中国的AI发展会不会因此倒退?

这场风波也暴露出大厂内部的管理问题。王云鹤团队的剽窃行为,不仅损害了团队利益,更让整个大模型研发进程受到影响。从昇腾芯片训练到大模型指标测试,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被"套壳"影响。这种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可能会让整个国产大模型发展陷入困境。

在回应中,王云鹤团队强调其"独特的训练技巧"经过领导决策。但这种说法难以服众,毕竟技术成果的归属权应该建立在实际贡献基础上。唐睿明、尚利峰团队的付出,应该得到应有的认可。如果这种"抢果子"的行为持续下去,可能会让整个大模型研发陷入"内斗"循环。

这场风波也提醒我们,大模型研发不仅是技术较量,更是团队协作和管理的艺术。王云鹤团队的所作所为,让不少研究者开始思考:在华为这样的大厂,是否还有人愿意坚持国产化路线?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中国的AI发展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现在,这场风波已经持续了数月,但问题的核心依然没有解决。从昇腾芯片训练到大模型指标测试,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被"套壳"影响。这种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可能会让整个国产大模型发展陷入困境。我们期待看到更透明的调查和更公正的评判,让这场风波成为推动大模型研发进步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