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都在用AI?未来出人意料的改变会怎样?

2025-10-17 08:00:30 作者:Vali编辑部

最近半个月,饿了么和飞猪合并进阿里电商体系后,互联网大厂的组织架构又迎来新一轮调整。从阿里合伙人团队精简到字节大模型负责人离职创业,这些变动背后都藏着AI技术的影子。过去一年,腾讯、阿里、字节、美团、百度、快手六家头部企业都把AI写进战略规划,至少进行了12次组织架构调整。其中腾讯、阿里、字节调整最为频繁,显示出AI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新战场。

大厂对AI的投入力度远超市场预期。以字节为例,其大模型团队Seed持续获得高额资金支持,Flow团队十余个AI应用项目同时推进。腾讯则将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等产品线统一归入CSIG,AI技术集中到TEG体系下。阿里更是提出"所有部门2025年绩效将通过AI应用来评估"的硬性指标,推动各业务线全面AI化。这种集中资源的策略,让AI技术在大厂内部形成规模化效应。

从具体岗位看,AI人才薪资不断突破天花板。一位从业者透露,半年前硅谷应届生年薪就能拿到20万美元,国内大厂算法岗位硕士毕业生月薪普遍在4-5万元。字节通过Top Seed计划吸引大量技术人才,先后引进周畅、吴永辉等业内大咖。但高薪也带来高流动率,字节系已有超20位高管离职创业,包括前抖音产品负责人任利锋、前飞书海外产品负责人张涛等。

大厂的调整并非一蹴而就。阿里在整合过程中逐步回归"一个阿里"架构,各部门职能可能面临合并缩减。而腾讯则保持相对稳定,4月启动史上最大就业计划,2025年将新增1万名校招实习生。这种差异化调整,反映出不同企业对AI战略的侧重。阿里更注重AI与业务深度融合,腾讯则侧重技术人才储备。

这场AI竞赛已持续一年,大厂的组织架构经历了多次重组。从字节到阿里,从腾讯到京东,各家企业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AI发展路径。虽然短期内尚未形成清晰盈利模式,但大厂们仍在持续加码投入。2024年字节、阿里、腾讯的AI研发投入均超过500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千亿。这种高强度投入,预示着AI技术正在重塑互联网行业的底层逻辑。

值得关注的是,并非所有大厂都盲目跟风。京东、拼多多、网易等企业保持自己的发展节奏。刘强东亲自带队进军外卖市场,拼多多通过巨额补贴获取用户,网易则坚守游戏文娱领域,净利持续增长。这些企业的实践表明,AI并非互联网企业的唯一解法,但若选择这条道路,就必须接受其高度不确定性。

这场由国外掀起的AI热潮,正在加速向国内互联网行业渗透。大厂们通过组织架构调整,试图在AI时代抢占先机。从战略部署到业务整合,从人才引进到研发投入,每一步都在为AGI时代的到来做准备。但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仍是所有参与者需要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