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sor价格变动,究竟是怎样回事?用户损失能有效弥补吗?
2025年6月,AI代码编辑器Cursor因定价模式调整引发广泛争议。原先的“按次计费”(per-request billing)改为基于token的“按量计费”(usage-based pricing),导致部分用户面临意外扣费,社区反馈强烈。Cursor于7月5日发布致歉声明,承诺退款并澄清新计费模式。本文从第三方评测角度出发,结合用户真实体验,解析事件背景、新计费模式、用户反馈及对开发者的影响,提供全面洞察。
事件背景:定价调整引发争议
根据Cursor社区论坛反馈,Cursor于6月16日起调整了Pro和Business计划的计费方式。主要变化包括:从“按次”到“按量”模式。原模式下Pro计划(20/月)提供500次快速请求(fast requests),每请求固定扣除1次,超出后可选择慢速请求(slow requests)或启用按次计费(0.04/请求)。新模式采用“无限但限速”(unlimited-with-rate-limits)模式,移除工具调用限制,基于token计费。超出500次快速请求后自动按量计费(0.04/标准请求,高级模型如Claude4Sonnet最高0.30/请求)。新增Ultra计划($200/月),提供20倍于Pro计划的使用量,适合高频用户。
用户痛点
缺乏透明度:新模式未明确说明限速规则、token消耗机制,导致用户难以预测费用。意外扣费:有用户称,20天内仅提示十几次却产生高额费用,质疑token计费成本。通知不足:部分用户表示未收到定价变更通知,直到收到账单或触发限速才察觉。
社区反应
Reddit和Cursor论坛用户批评新模式“云里雾里”,尤其是Max Mode和高级模型(如Claude4Sonnet)消耗token过快。Cursor官方于7月5日通过X(@cursor_ai)发布致歉声明,承认沟通失误,并承诺为6月16日至7月4日期间受影响的用户提供全额退款(申请邮箱:pro-pricing@cursor.com)。
新计费模式详解
根据Cursor官网信息,定价计划分为Hobby、Pro、Business和Ultra四个层级。Hobby计划(免费):每月50次慢速请求,2000次代码补全,适合初学者或轻度用户。Pro计划(20/月,年度16/月):每月500次快速请求,无限慢速请求,支持Max Mode(1M token上下文窗口)。超出快速请求后,自动进入按量计费(0.04/标准请求,高级模型如Claude4Sonnet按token计费,最高0.30/请求)。Business计划($40/用户/月):包含Pro功能,增加团队管理、集中计费和SOC2 Type II合规性,每用户500次快速请求。Ultra计划($200/月):提供20倍于Pro的使用量(约10,000次快速请求),适合高频开发者,免限速。
按量计费机制
慢速请求:免费但延迟5-60秒,适合非紧急任务(如文档生成)。按量计费:通过仪表板(cursor.com/dashboard)启用,标准请求0.04,高级模型按token计费(例:Claude4Sonnet约0.04,高级模型按token计费(例:Claude4Sonnet约0.06/千token)。超出快速请求后,用户可选择:计费触发:累积$20额外费用或每月2-3日结算。可设置支出上限(Settings > Billing),防止意外超支。
Max Mode与模型成本
Max Mode使用1M token上下文窗口(如Gemini 2.5 Pro、GPT-4.1),消耗更多token,成本约为标准请求的2-10倍。不同模型消耗不同,例如Claude 3.7 Sonnet每消息约1-2请求,Claude 4 Sonnet可达7-8请求。
选择旧模式
用户可通过仪表板(cursor.com/settings > Advanced)选择“500请求限制”模式,超出后仅限慢速请求或按次计费($0.04/请求),避免token计费的不确定性。
值得继续使用吗?
Cursor的定价调整从“按次”到“按量”引发争议,但官方通过退款和旧模式选项积极回应。新计费模式为高频用户提供灵活性(Ultra计划)和低成本选择(慢速请求),但透明度和通知机制需改进。Pro计划(20/月)仍适合大多数开发者,500次快速请求加无限慢速请求提供高性价比;Ultra计划($200/月)则为高强度用户量身定制。与Copilot、Gemini CLI相比,Cursor的IDE集成和Agent Mode优势明显,但需谨慎管理token消耗。建议用户启用支出上限、定期检查仪表板(cursor.com/dashboard),或切换旧模式以确保成本可控。对于依赖AI编码的开发者,Cursor仍是2025年值得信赖的工具!
你对Cursor新计费模式有何看法?快留言分享,试过的朋友也来聊聊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