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动纪元融资背后,新模型能带来什么?具身智能领域,未来会怎样?
最近业内传出消息,具身智能领域迎来新动作。星动纪元这家企业最近完成了近5亿元A轮融资,这已经是他们自2023年8月成立以来的第四轮融资。从2023年8月成立到如今,这家企业已经经历了从种子轮到Pre-A轮的多次资本加持,最新一轮由鼎晖资本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厚雪资本、华映资本等多家机构跟投。
这家企业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他们同时布局硬件和软件两个赛道。在硬件研发上,星动纪元从最基础的关节模组、控制单元这些零部件开始自研,逐渐构建起完整的机器人产品体系。目前他们已经能够像搭建乐高积木一样,灵活组合不同形态的机器人。从全尺寸人形机器人STAR1到轮式机器人Q5,这些产品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市场反馈显示,星动纪元的业务进展比预期更快。今年已经交付了超过200台产品,另有上百台订单正在量产中。更值得关注的是,海外市场占比已经突破50%,全球十大科技公司中,除了特斯拉外,其他企业都在尝试使用他们的机器人。这种市场认可度让业内不少观察者感到意外。
在工业场景应用方面,星动纪元与北自所的合作案例颇具代表性。在这家研究所的工厂里,STAR1机器人已经投入训练,负责搬运、分拣和扫码等基础作业。这种场景下的应用验证了机器人在重复性劳动中的可靠性。而在服务场景中,与海尔、世纪金源等企业的合作项目显示,Q5机器人正在商场门店中承担导购等任务,这种应用模式正在改变传统服务行业的运作方式。
软件研发同样值得关注,星动纪元去年12月推出的VLA模型ERA-42,实现了对全谱系产品的统一控制。这种技术突破让不同形态的机器人能够使用同一套控制系统,降低了开发成本。今年5月,他们又开源了生成式机器人大模型VPP,这个模型具备独特优势。
VPP模型的最大亮点在于,它能够通过视频数据学习各种机器人形态的运动规律。只需要少量真机数据进行微调,就能实现高效的训练效果。这种技术突破让星动纪元在机器人研发领域获得先机,他们表示这种模型能显著降低对真机数据的依赖,这对研发成本控制有重要意义。
从技术对比来看,VPP与传统VLA模型的关系类似于Sora与ChatGPT。前者能提前预知未来场景,大幅提升机器人执行动作的速度。在150毫秒的推理时间内,预测频率达到6至10Hz,控制频率超过50Hz。这种性能优势让他们的产品在实际应用中表现更稳定。
星动纪元目前团队约100人,最初源自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孵化项目。创始人陈建宇作为研究院助理教授,深耕人工智能与强化学习领域多年。他的学术背景和行业经验,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陈建宇的学术生涯始于2015年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之后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师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Masayoshi Tomizuka教授。这位机电控制学科先驱的指导,让他对机器人本体有了深入理解。这种技术积累,为星动纪元的具身智能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技术路径来看,星动纪元的布局显示出清晰的战略方向。他们既注重硬件的模块化设计,又强调软件算法的创新,这种双轮驱动模式让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拓展,这家企业的技术实力正在得到市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