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Fans网红AI分身,靠什么实现24小时工作?这波变现,普通用户也能参与吗?

2025-10-17 08:45:13 作者:Vali编辑部

你可能没注意到,AI 已经悄悄介入了创作领域。从音乐到影视,从直播到情感互动,AI 的存在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再只是辅助工具,而是逐渐演变成一种全新的创作形态。这种变化不仅让普通人拥有了更多表达机会,也让内容创作变得更加平民化和规模化。

在音乐领域,AI 已经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最近,一支名为 The Velvet Sundown 的乐队在 Spotify 上引发了关注。他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连发两张专辑,听众数量突破了55万。起初,很多人觉得这是一支新晋乐队的崛起,但很快发现音乐风格有些重复,节奏感也略显单调。直到他们在 Instagram 上发布乐队合照,才揭穿了这场「AI 音乐风暴」。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借助 AI 工具生成旋律、编曲甚至完整专辑。算法可以模仿嗓音、搭配乐器、制造节奏,只要你把需求输进去,它就能生成「听得过去」的音乐作品。

AI 在音乐创作上的应用已经让行业发生改变。传统音乐制作需要专业团队、录音棚和大量时间,而如今普通人只要一台电脑就能完成。这种「音乐民主化」的趋势让创作门槛大幅降低,也让平台更关注点击量和播放量。对创作者来说,AI 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有人用它生成音乐,有人用它制作专辑,甚至有人用它进行直播带货。

在影视领域,AI 的作用同样显著。电影制作人 Bryn Mooser 的公司 Asteria 通过训练模型,让 AI 生成符合特定风格的视觉素材。他们为音乐人 Cuco 制作的动画短片《A Love Letter to LA》中,AI 学习了 60 幅手绘插画,生成了风格统一的角色和场景。这种技术虽然还不能完全取代人工创作,但已经比「一行提示词出一部电影」的模式更接近真实流程。

AI 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让制作成本大幅降低。传统电影制作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而生成式 AI 可以让流程更加高效。例如,Asteria 的技术让电影制作成本降至 1000 万到 2000 万美元之间,这对许多年轻电影人来说是福音。这种改变不仅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创作,也让行业开始重新思考 AI 的作用。

直播行业更是 AI 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前英国模特 Katie Price 的 AI 分身「Jordan」在 OnlyFans 上大受欢迎,能随时和粉丝互动、发语音、发照片。这种数字分身不仅节省了真人直播的时间成本,也让普通人有机会在直播中获得收益。AI 不仅能复刻声音和动作,还能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回应,这让直播内容更加丰富和个性化。

AI 在情感互动上的表现同样惊艳。OhChat 公司推出的「数字双胞胎」服务让名人能够拥有 24 小时在线的「AI 自己」。这种技术不仅提升了互动体验,也让创作者能更专注于内容本身。比如,MelRose Michaels 说:「AI 让我能把更多时间用在赚钱上。」这种改变让创作者不再需要亲自露面,也能获得观众的反馈和认可。

AI 的普及让创作变得更加平民化。过去只有专业团队才能完成的音乐、影视和直播内容,现在普通人也能轻松驾驭。这种变化不仅降低了创作门槛,也让内容生产更加多样化。但同时,这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当 AI 成为你声音的替身、情感的代理,它是否在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内容创作的格局。从音乐到影视,从直播到情感互动,AI 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普通人拥有了更多表达机会,也让创作变得更加高效和个性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当 AI 成为创作者的「第二双手」,它究竟是推动内容发展的工具,还是正在改变我们对创作本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