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的AI健康管家,能帮我精准评估身体状况吗?未来健康管理,它会做出哪些改变?
这两天我被AI医疗包围得有点喘不过气。
昨天达摩院的AI医疗文章又刷屏了,紧接着我就被邀请参加蚂蚁的AI医疗产品发布会。站在现场看着全新发布的AQ产品,突然意识到医疗领域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达摩院和蚂蚁的AI医疗产品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但都让人眼前一亮。这个AQ更偏向消费者,把AI健康助手做到极致,让我这个常生病的人看到了希望。
我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但在北京这种医疗资源紧张的城市,又是个怕麻烦的人。头疼脑热、嗓子不舒服这些小毛病,能不去医院就不去。平时就靠小红书找病友群,看看大家怎么调理。虽然也试过用DeepSeek、ChatGPT这些通用大模型问诊,但总觉得不够专业。
通用大模型在医疗领域有几个明显短板。首先是数据获取困难,医疗数据基本掌握在医院和国家机构手里,非标数据多,纸质档案也占不少。这些数据结构复杂,通用模型很难处理。其次就是问诊流程不匹配,医生问诊讲究望闻问切,会根据症状层层深入,而大模型往往直接给出结论。
举个例子,春节时我爸胸闷,亲戚们就让我用DeepSeek问诊。虽然回答很全面,但实际指导意义不大。病人往往不清楚该提供哪些信息,而医生会根据经验针对性提问,一步步缩小病因范围。
AQ的出现让我感到惊喜。在应用商店搜索"AQ"就能下载,所有功能都是免费的。安卓已经上架,IOS也快上线。首页直接可以提问,右上角还有多位专家的AI分身。
我最近左胸有刺痛感,太忙没时间去医院。正好用AQ问诊,它不仅给出专业分析,还推荐了AI诊室。在诊室里,系统会根据我的描述层层提问,从呼吸费力到用药习惯,从抽烟饮酒到姿势变化,几乎问了个遍。
最后精准定位病因,说是熬夜引起的。还贴心地提醒下午四点后别喝浓茶咖啡,虽然我不常喝咖啡,但家里乌龙茶当水喝的习惯被点出来了。最惊喜的是直接跳转到预约挂号页面,这在之前其他AI健康助手里从未见过。
蚂蚁的生态优势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AQ还打通了医保系统,现在去医院看病都不带医保卡了,直接用医保码。之前我对医保不太在意,现在工具这么顺手,问一下就能掌握所有信息,感觉整个人都变积极了。
更有趣的是健康档案功能,不仅能上传病例和健康史,还能和智能手表、手环等设备联动,甚至拍药箱实现赛博管药。最让我惊讶的是健康自测功能,像b站那种互动测试,测试内心阴暗面、甄嬛传角色等,我花了半小时把题都做完了。
测试结果虽然不咋样,但心情挺好的。这种全面了解自己的机会很难得,好像在测试角落里获得了一些确定性。AQ就是想让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有更多确定性。
写到这儿,感觉整个医疗+AI的两条线都越来越清晰了。既能提升整体医疗水平,也能帮助普通人更好地看病就医。在前沿疾病研究的同时,也不忘关注每个在生活战场上奋斗的普通人。
最后想说,AQ在打破信息差这件事上确实不错。虽然还有很多完善空间,但未来可期。之前看过新闻,不发达地区的孩子因为普通发烧导致耳聋甚至智力受损,这种悲剧在医疗资源普惠化之前一直存在。
现在看来,这种改变正在发生。最后的最后,真心祝愿所有人的身体健康,无病无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