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AI团队大变动,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大牛的加入,会带来怎样的突破?

2025-10-17 10:50:02 作者:Vali编辑部

扎克伯格这次动作比以往更狠,直接从OpenAI挖走了四位顶尖AI人才。这四个人都是华人研究者,分别来自清华、北大、浙大和中科大,其中三位在谷歌有多年工作经历,一位则是OpenAI早期核心成员。这波操作让不少业内人士直呼意外,毕竟OpenAI此前还宣称核心团队稳定。

从具体人员来看,这四个人的履历都相当亮眼。比如清华校友赵盛佳,早在2022年就加入OpenAI,参与了从初代ChatGPT到最新版本的训练全过程。北大校友任泓宇同样是斯坦福博士出身,毕业后直接进入OpenAI,负责后训练团队工作,还参与了开源模型的开发。中科大校友于佳慧和浙大校友毕树超此前都在谷歌任职,前者负责Gemini多模态视觉部分,后者曾是YouTube Shorts联合创始人。

这四个人的离开让OpenAI不得不提高薪酬来留住人才。据内部人士透露,目前这四人的Slack账户已经被停用,说明他们已经正式加入Meta。扎克伯格这次动用了超过45名AI研究员的名单,显示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从技术角度看,这四个人的加入对Meta来说是个重大利好。他们分别在多模态训练、强化学习后训练等关键领域有丰富经验,都是能带团队的Leader级人才。特别是任泓宇,他参与了从GPT-4o到o3-mini的开发,这说明他对模型架构有深入理解。

OpenAI这边也不甘示弱,虽然奥特曼最初表示核心员工没有接受Meta邀请,但实际情况显然并非如此。这说明OpenAI在人才储备上存在短板,特别是在多模态技术领域。这四位研究员的离开,可能会影响OpenAI在开源模型领域的布局。

从行业角度看,这场人才争夺战已经不只是公司间的较量,而是开源与闭源两大阵营的正面交锋。Meta通过挖角获得的不仅是技术人才,更是对OpenAI技术路线的直接挑战。特别是在多模态深度思考领域,Meta的Llama模型正朝着更强大的方向发展。

这四位研究员的离开,也反映出AI领域人才流动的加速。他们曾在谷歌、英伟达等公司积累经验,现在选择加入Meta,说明对新技术路线的认同。这种人才流动在AI行业并不罕见,但规模之大还是令人关注。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多模态训练和强化学习后训练是当前AI发展的关键方向。这四位研究员的加入,将为Meta在这些领域带来新的突破。特别是于佳慧在"基于图像的思考"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模型理解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这场人才争夺战的持续发酵,也显示出AI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随着技术迭代加速,顶尖人才的流动速度也在加快。对于想要在AI领域占据优势的企业来说,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都成为重要课题。

从长远来看,这场人才争夺战的结果将影响整个AI技术的发展方向。Meta和OpenAI之间的较量,不仅是技术路线的比拼,更是对AI未来格局的塑造。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种竞争最终会转化为更强大的AI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