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科书开发受阻,未来教育会怎样?这波撤资,对AI技术应用意味着什么?

2025-10-17 10:55:49 作者:Vali编辑部

韩国教育界最近迎来了一场不小的震动。随着新一届政府上台,原本备受关注的AI教科书计划遭遇了重大调整。这项曾被寄予厚望的教育改革项目,如今正面临被取消的可能。从学校到家长,从教师到出版商,各方对这一变化的反应不一,但普遍表达了对教育变革方向的疑虑。

这项计划最早由前总统尹锡悦推动,早在2023年6月就已启动。按照原定方案,从2025年起,AI数字教科书将被用于数学、英语、信息学和韩语等科目,到2028年覆盖更多学科。政府曾表示,AI教科书能通过个性化学习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教育官员称,这种技术能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创造力。

实施初期,AI教科书在部分学校试点。数据显示,全国11932所学校中,约32%选择了至少一门学科使用AI教科书。小学阶段英语和数学的使用率超过28%,初高中阶段也有超过24%的学校采用。不过,这项计划在推广过程中逐渐暴露出问题。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接触电子设备时间增加,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视力下降等问题。教师群体也表达了对培训不足的担忧,有调查显示98.5%的教师认为培训不够。

随着新任总统李在明上台,AI教科书的定位发生了变化。原本作为“教科书”的地位被取消,转为“补充材料”。这意味着学校校长可以自主决定是否采用,采购费用由学校自行承担。这一调整让原本计划中的全国推广变成逐校选择,直接影响了使用规模。AI教科书出版商们对此表示不满,认为政策转变导致使用量骤降,已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教育界对这一变化的反应呈现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AI教科书能提升教学效率,尤其对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学生群体更有帮助。反对者则指出,当前教育体系尚未完全适应这种技术变革,匆忙推进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有教师表示,虽然AI工具能提供个性化学习内容,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依然不可或缺。

家长群体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学生健康和学习效果上。有家长反映,孩子每天使用平板电脑时间长达数小时,导致视力下降和身体疲劳。部分学校出现学生沉迷游戏的现象,影响了课堂专注度。这些反馈让原本充满期待的教育改革蒙上阴影。

出版商们的困境同样值得关注。主要生产商Chunjae Education和YBM等公司,因政策突变导致使用量锐减,已向政府提出赔偿请求。这些企业原本投入大量资金开发AI教科书,如今面临市场萎缩的风险。有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技术推广模式需要更完善的配套政策,否则容易出现资源浪费。

教育界专家指出,AI教科书的推广需要平衡技术创新与教育本质。虽然数字工具能提供丰富学习资源,但不能替代教师的引导作用。当前教育体系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单纯依靠AI工具难以满足所有学习需求。有学者建议,应建立更灵活的教育模式,让技术成为辅助工具而非主导力量。

这场围绕AI教科书的争议,反映出教育变革的复杂性。从政策制定到实施落地,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实际需求。教师、家长、出版商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参与,才能让新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目标。未来AI教科书的发展方向,将取决于能否在创新与传统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