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负责人选拔靠什么?加入Seed,能学到什么新技能?
字节跳动的AI布局,Seed团队能否扛起大旗?
近期业内传出消息,字节跳动旗下Seed团队正在加速推进机器人领域布局,一口气招募机器人产品负责人、工程技术负责人以及具身智能大模型负责人等核心岗位。这种集中发力的姿态,透露出字节在AI赛道上的战略意图。从技术架构到应用场景,Seed团队正在构建一套完整的AI生态体系。
这次大范围招聘动作背后,是字节跳动对AI技术的深度投入。机器人产品负责人需要统筹产品开发全流程,确保从概念设计到市场落地的无缝衔接;工程技术负责人则要搭建起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框架,为产品提供稳定支撑;具身智能大模型负责人则专注于算法创新,推动多模态感知、强化学习等核心技术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字节跳动机器人团队负责人孔涛今年6月已离职,这或许预示着Seed团队正在重新调整战略布局。而Seed团队在机器人领域的密集动作,只是其多元业务版图的组成部分。自2023年成立以来,Seed团队已覆盖LLM、语音、视觉、世界模型等多个研究方向,吸引了包括前Google DeepMind研究副总裁吴永辉在内的多位顶尖人才。
字节创始人张一鸣对Seed团队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据媒体披露,张一鸣频繁往返于北京和新加坡,定期参与Seed核心技术团队的讨论。这种高层级的关注,为Seed团队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Seed团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独特的组织架构。目前团队由吴永辉和朱文佳共同领导,前者专注基础研究,后者侧重模型应用。这种分工协作模式,为Seed团队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技术落地层面,Seed团队正在成为字节AI业务的核心支撑。其研发的豆包大模型已支持超过50个应用场景,覆盖从智能客服到内容生成等多个领域。相比其他部门,Seed团队在人才和资源上的投入更为慷慨,百万年薪岗位和专项人才计划成为吸引顶尖人才的重要手段。
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是Seed团队的重要目标。吴永辉表示,希望打造一个能培养顶尖人才的组织,不仅吸引外部人才,更要让内部潜力股得到充分发展。朱文佳也提到,团队中的应届生和实习生在两年内已成长为技术骨干,展现出快速成长的潜力。
Seed团队的扩张速度令人瞩目。目前团队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设立办公点,2024年人数已超200人,2025年预计突破300人。这种规模化发展,为Seed团队的技术突破提供了坚实基础。
字节跳动在2024年4月特别成立Spring Insight (HK) Limited,全资控股多家科技公司,涵盖视频模型Seedance 1.0、AIGC图像创作平台炉米等项目。这些布局显示,字节正在构建完整的AI生态体系。
为了加速AI研发整合,字节将AI Lab的NLP和Pixel Dance团队并入Seed。这种资源重组,为Seed团队的技术突破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撑。Seed团队在2025年明确表示,将围绕AGI研究计划"Seed Edge"展开,鼓励团队探索更长周期的AI研究课题。
在技术研究方面,Seed团队展现出独特优势。其Infra团队成员Bill表示,团队注重研究导向,项目周期普遍较长,管理方式相对宽松,保障研究人员专注技术突破。
从时间线来看,Seed团队在大模型赛道的起步相对较晚。2023年才成立的Seed团队,2024年才进入正轨,2025年随着吴永辉的加入和多个部门合并,才真正挑起字节AI技术研发的大梁。
对比其他互联网大厂,字节的AI布局确实存在一定滞后。梁汝波曾在全员会上指出,字节在大模型领域的敏感度与创业公司相比有所不足。而阿里和百度在AI领域的布局更早,已形成明显优势。
阿里在AI领域的动作频频,2025财年财报显示,AI已成为其业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通义Qwen3模型在多个评测榜单中表现优异,开源模型数量超过200款,衍生模型突破1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家族。
百度在大模型领域同样布局深远。2013年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2017年提出"All in AI"战略,将自动驾驶、搜索等业务与AI深度融合。2019年发布文心大模型1.0,2024年"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车的火爆,显示出百度在AI技术落地方面的实力。
字节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庞大的资源和独特的策略,正在快速追赶。一位Seed团队工程师表示,张一鸣对技术细节的深入关注,促使团队在汇报工作时更加注重问题本质。
在火山引擎春季FORCE原动力大会上,梁汝波表示,AI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只是马拉松的前500米。这种表态显示出字节对AI赛道的长远规划。
作为技术基座的Seed团队,其发展将直接影响字节在AI领域的竞争力。对于笃信"大力出奇迹"的字节而言,Seed能否凭借资源优势打破"晚集"困局,实现后来居上,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