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创业,方向选对了吗? 机会在哪,做什么才行得通?
**AI创业与投资趋势总结:从垂直场景到全球化的未来**
**1. 创业趋势:垂直场景落地,按结果计费**
- **垂直应用爆发**:AI创业聚焦具体场景(如客服机器人、自动割草机),通过替代人力成本实现价值。未来商业模式将从“按用户付费”转向“按使用量或结果计费”,如按任务完成度收费,而非单纯依赖工具使用。
- **预付费与分账模式**:类似广告行业的演变(CPM→CPC→CPS),AI创业公司可先通过预付费或结果分账模式获取收入,提升现金流稳定性。
**2. 投资环境:泡沫与逻辑并存**
- **市场回暖**:中国AI投资市场呈现“春暖花开”态势,既有FOMO(恐惧错失)驱动的短期热情,也有基于生成式AI技术的长期逻辑支撑。
- **投资人冷静**:专家建议投资人保持理性,避免过热估值泡沫,关注真正能创造价值、实现收入的场景落地项目。
**3. 商业模式演变:从工具租赁到价值交付**
- **按结果计费理想状态**:未来理想模式是“按结果付费”,即用户仅为成功交付的任务支付费用,而非消耗算力或时间。例如,自动驾驶按公里收费,AI客服按任务完成度计费。
- **分阶段策略**:初创公司可先采用预付费或Token包模式,逐步过渡到按结果计费,适应技术迭代和市场需求。
**4. 技术选择:开源与闭源并行**
- **开源崛起**:国内开源模型水平显著提升,已能支撑垂直场景的快速应用,创业公司基于开源模型进行微调(Post-Train)即可落地。
- **闭源模型优势**:如OpenAI等闭源模型在突破技术边界(如O1模型)方面仍具引领作用,但开源与闭源差距正在缩小,创业团队可灵活选择。
**5. 全球化策略:从本地到全球**
- **中国创业者的全球化路径**:建议创业者从创立之初即布局全球化,与国际伙伴合作,避免“先本地后全球”的陷阱。许多中国公司已实现从0到1的全球化发展。
- **ToB与ToC的差异**:美国创业公司更倾向ToB(如“卖铲子”模式),而中国创业者更注重ToC产品,但AI技术将推动更多非主流市场生成式AI ToB公司的崛起。
**总结**
AI创业正进入“垂直场景落地+按结果计费”的新阶段,技术选择灵活(开源/闭源并行),投资环境呈现泡沫与逻辑并存,创业者需把握趋势,从本地化快速扩展至全球化,以实现长期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