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AI的潜力,究竟能带来哪些改变? 未来服装和鞋履,会因此变得怎样?

2025-10-18 09:45:31 作者:Vali编辑部

华为在AI领域的布局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从最初依赖英伟达芯片的被动局面,到现在以自研算力为根基,构建起完整的AI生态体系。这场由根深到叶茂的转变,正在引发行业对国产AI技术实力的重新认知。

2025年6月20日的华为开发者大会 HDC 2025,成为AI技术发展的重要节点。大会上,华为云首次展示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与盘古大模型5.5,终端部门则推出鸿蒙智能体框架。这场技术发布会传递出明确信号:华为正在以端侧智能体生态为突破口,构建覆盖消费端与产业端的AI应用体系。

从芯片算力到模型能力,华为的AI布局经历了明显蜕变。过去两年,高端AI芯片的卡脖子问题曾让华为在AI浪潮中显得有些被动。但随着自研算力体系的快速进步,盘古大模型的核心能力正在逼近全球第一梯队。这种技术突破不仅体现在参数量和推理效率的提升,更在于将大模型能力深度融入千行百业的应用场景。

01盘古大模型5.5:算力底座支撑的「世界级」突破

在HDC 2025上,华为云展示了两项核心成果:新一代盘古大模型5.5和支撑其训练的昇腾AI云服务。这套技术体系的升级,标志着华为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重要进展。

盘古大模型5.5对五大基础模型进行了全面优化。其中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引入718B深度思考模型,通过256个专家组成的MoE架构,在知识推理、数学计算等关键能力上实现突破。这种自适应快慢思考技术,让模型在简单问题上实现快速响应,复杂问题则深度分析,整体推理效率提升8倍。

在实际应用中,深度研究DeepDiver模型展现强大执行力。它能在5分钟内完成超过10跳的复杂问答,生成万字以上的专业调研报告,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这种能力对需要深度分析的行业如金融、科研具有显著价值。

除了718B模型,盘古还推出72B的Pro MoE模型和7B级的小模型。其中Pro MoE模型在第三方测试中表现亮眼,在SuperCLUE榜单中与国际主流模型比拼,展现出国产大模型的竞争力。

昇腾CloudMatrix 384算力底座的突破同样值得关注。这种国产算力体系不仅支撑起大模型训练,更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可靠性。例如在钢铁行业,盘古预测大模型的应用让高炉出铁温度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单个高炉每天节省20吨燃料。

02鸿蒙智能体:从系统到生态的AI进化

在消费端,华为通过鸿蒙智能体框架构建AI应用生态。这种系统级的AI整合,让开发者能够更便捷地开发智能应用。鸿蒙系统提供的50多个插件和240多个标准意图框架,帮助应用更精准地理解用户需求。

以小艺助手为例,用户只需简单指令就能触发智能体服务。无论是点外卖还是查天气,小艺都能调用相应的智能体完成任务。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让AI技术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开发者生态的开放程度也值得关注。华为为开发者提供语音识别、意图理解等核心能力,无需组建底层算法团队即可开发智能应用。这种降低开发门槛的策略,有助于快速构建庞大的智能应用生态。

03产业应用: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AI落地

在产业端,盘古大模型的应用已经深入多个领域。气象领域使用盘古科学计算大模型升级「智霁」系统,实现更精准的天气预报。在能源行业,天津能源通过预测模型实现100%均衡供热,能耗降低10%。

具身智能领域更是展现出创新潜力。华为云推出的CloudRobo平台整合数据合成、模型开发等能力,为机器人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这种技术体系不仅应对机器人品类多、传感器类型多的挑战,更在智能驾驶领域实现突破。盘古世界模型能生成大量训练数据,降低路采成本。

结语

从依赖进口芯片到构建自主算力体系,华为的AI技术发展轨迹折射出国产技术的崛起。盘古大模型5.5的全面升级和昇腾算力底座的突破,标志着华为在AI领域已具备全球竞争力。这种技术实力不仅体现在参数量和推理效率的提升,更在于将大模型能力深度融入千行百业的应用场景。从消费端到产业端的双线布局,正在构建起完整的AI生态体系。这场由端侧智能体与云端大模型协同驱动的AI实践,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