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转绘工具,未来走向何方?创作机会在哪里,值得布局吗?

2025-10-18 10:15:51 作者:Vali编辑部

最近半年,国产动漫行业迎来了一场静悄悄的变革。从《哪吒2》打破票房纪录,到《心动的信号》《武极天尊》等AI动漫短剧接连上线,传统动漫制作模式正在被重新定义。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制作周期的缩短,更在于整个行业对AI技术的接受程度正在快速提升。

传统动漫制作需要30人团队耗时两个月才能完成一部短剧,现在只要3人团队就能在一个月内完成AI转绘。虽然画面效果略有下降,但效率提升带来的产能增长让整个行业看到了新的可能性。这种变化让很多内容创作者开始重新思考:如何用AI技术降低制作门槛,同时保持内容质量?

在AI转绘漫剧赛道,灵境AI已经成为最耀眼的明星。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许金城(二仙)曾是蚂蚁金服的管培生,如今带领团队完成了从技术积累到商业落地的跨越。通过与魔方等短剧公司合作,他们成功将《武极天尊》转绘成动漫短剧,这个案例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AI转绘漫剧的兴起并非偶然。今年4月红果平台上线的《心动的信号》和《玄幻:从拉二胡开始》成为行业标志性事件。这两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AI动画赛道正式进入爆发期。多家短剧公司和AI企业开始布局这个领域,市场潜力正在被快速挖掘。

二仙透露,灵境AI早在今年2月就嗅到了这个风口。他们发现传统动漫制作模式存在瓶颈,特别是对导演和编剧的依赖度太高。通过尝试AI转绘模式,他们发现这种新方法不仅能提高产能,还能保持内容质量。这种发现让他们决定深耕这个领域。

AI转绘漫剧的优势在于其制作流程的灵活性。二仙解释说,他们首先会评估短剧的题材是否适合改编,像男频修真玄幻、都市末世等类型比较适合。同时也会尝试女频甜宠、复仇等新题材。经过两轮筛选后,才会进入制作环节。

整个制作流程分为五个阶段:首先是短剧设定,然后用AI训练小模型;接着是真人短剧上传到AI管线,抽取画面特征;再用AI批量处理转绘成动漫画面;之后将动漫画面批量处理成动态视频;最后进行剪辑和音效合成。这个过程虽然复杂,但比传统制作方式节省了大量时间。

AI转绘漫剧的成品并非简单的1:1复刻。二仙强调,他们的导演会在AI转绘过程中进行二次创作,通过加强画面表现力,让动漫短剧在服化道、特效、声音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这种优化让作品既保留了原短剧的核心内容,又增添了新的艺术价值。

灵境AI目前有三条业务线:AI转绘漫剧、小说生成动漫、长剧转绘动漫。其中AI转绘漫剧是主要业务,用小说生成动漫需要5人团队耗时半月,长剧转绘则需要更复杂的流程。这种分层布局让公司能覆盖不同市场需求。

行业数据显示,AI动漫短剧市场正在快速增长。抖音端内动漫短剧的看播用户已超13亿,付费规模突破2000万。头部作品如《炼气3000层》全平台收益接近800万元。这些数据证明了市场的潜力,但也暴露出AI动漫需要突破的挑战。

目前AI动漫还面临观众审美的考验。虽然制作效率高,但在人物表情和画面细节上仍有不足。二仙认为,整个行业需要2到3年时间才能实现技术成熟。届时,导演可以独自指挥AI系统生成完整作品,实现从N到1的效率跃迁。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AI转绘漫剧的用户画像与传统动漫短剧高度重合,都是泛二次元群体。这种重合意味着AI动漫可以快速切入现有市场。但要实现真正的突破,还需要在技术成熟度和内容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

随着灵境AI等企业的不断探索,AI转绘漫剧正在从概念走向现实。这种技术变革不仅改变了制作流程,更可能重塑整个动漫产业的价值链。当AI技术能稳定输出高质量内容时,这个市场将迎来真正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