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做Agent,成本真的降下来了吗?垂直AI工具,怎么才能玩转它?
最近AI编程工具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各家都在不断推出新模型巩固技术优势。不过真实的商战远比表面的热闹更精彩。Anthropic单方面禁止AI编程编辑器Windsurf使用Claude模型后,不少订阅用户直接转投Cursor怀抱。这种选择并非偶然,而是市场对稳定工作流的天然需求。
上周参加火山引擎春季Force原动力大会时,我发现另一款AI编程工具Trae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最初我对它有"Cursor平替"的期待,没想到它竟然能通过DeepSeek完成AI编程开发。深入体验了五天后,我发现豆包1.6配合MCP Servers和提示语自动调优工具PromptPilot的组合,正在重塑AI编程的工作方式。这不再只是"用模型写代码",而是"模型+AI开发平台"的全新架构。
这种架构意味着开发者可以用模型和工具能力构建出可交付的Agent。接下来,我尝试用这套组合复刻扣子空间里排名第一的旅行专家Agent。整个过程从交互设计到数据存储,再到Agent部署,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完成。
01|MCP接入
🔗 trae.com.cn
Trae支持接入开发社区热门MCP和火山引擎独家云服务MCP,目前有203个服务。我列出了一些常用Servers及对应场景,但这些场景并不能涵盖所有功能,因为一个MCP Server可能包含十几个能力项。
博查:AI搜索
TalkToFgima:设计必备
ChatPPT:直接输出PPT
veFaaS MCP:一键部署html
MiniMax:做音频和图像很好用
LAS MCP:提供多模态数据集管理及清晰
高德地图:除了查地图外,查天气一样好用
hotnews:提供了九大中文平台的实时热点话题
Fetch:将网页里的内容转成大模型容易阅读的格式
lark-mcp:将输出的内容转存到飞书文档或多维表格
Browser-Use MCP:让Agent独立完成打开网页、点击按钮、填写表达的操作
Sequential Thinking:让Agent能像人类项目经理一样,按步骤、有序地进行复杂问题的拆解和推理,从而实现深度、多轮的思考和解决方案生成
配置方式很简单,在Trae里就可以一键配置。但更推荐调试前期在火山引擎的大模型生态广场完成MCP接入,因为这里的体验中心可以生成48小时内有效的临时服务,不需要配置一堆Key和ID。
等真正有用了,值得长期使用时再来配置,能省去很多无用功。为了复刻DeepTrip旅行专家,我接入了高德地图和飞常准(航班信息)MCP。
02|提示语自动调优
一个Agent接入的MCP数量太多有时候也不是件好事。至少在写提示语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明确给出某些工具的名称。下面是我给DeepTrip旅行专家写的初版提示语,相当简陋,只交代了身份和任务流程。
角色:你是DeepTrip旅行专家,当我提供出发地、目的地和旅行天数的时候,你可以通过飞常准查询实时航班数据,选择合适的航班,然后通过高德地图查询目的地的天气,用tavily找出合适的旅游方案。根据这些信息,生成一个HTML网页
火山引擎也想到了这种情况,提供了提示语工具PromptPilot。提示语优化的代码是很固定的,我这一套基本上可以从头用到尾。
为了方便阅读,我单独把提示语调优的完整代码打包到文档了,公众号回复`火山引擎`就行👌。这个工具实际上能做到的更多,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视频场景下的提示语生成、调试、优化、版本管理。
来看看我复刻出来的DeepTrip旅行专家吧,Amazing啊,豆包-Seed-1.6的能力提升有点惊喜了。在我忘记给高德的API充值的时候,豆包1.6一把就可以跳出来,不会死磕调用错误的MCP Server,而且它还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可能可以完成查询天气这一步骤的MCP Server,这里就用了AI搜索Tavily。
最6的是,会根据返回的结果不断细化搜索的条件。至于豆包1.6的性价比,按照火山引擎公布的数据,豆包大模型现在日均Tokens使用量超过了16.4万亿,市场份额国内Top1。刚刚开发Agent用到的豆包大模型1.6,由三个模型组成。
标准版Doubao-Seed-1.6深度思考强化版Doubao-Seed-1.6-thinking 极速版Doubao-Seed-1.6-flash
除了上面数据集给出的结果外,豆包上周最出圈的应该是做今年高考全国新一卷的数学题,拿到了144分,在一圈模型里都是排第一的。
性能上来了,价格怎么能刷新纪录吗?这次的定价很财大气粗啊,就是不管有没有深度思考,也不管是多模态,Token的价格保持一致,按照输入上下文长度来定价。
我大概估算了一下,豆包1.6是豆包大模型1.5、DeepSeek R1价格的三分之一。
写在最后
当我复刻了一个Agent,亲手走完那条从Prompt到MCP,再到veFass部署的路径,我意识到AI生成从文字到图像、视频、代码,我们已经见证过一次次技术平权;而现在,Agent也终于进入了这一行列。
它不再是那些用来"证明AI能力"的概念,而是一个你我都可以动手创造的产品形态,一个微型系统,一个为我们自己而生的数字助手。
Agent成为了一个想法变成现实的起点。那些本以为只能靠产品经理吼出来的AI功能,正变成一个个属于我,也属于你的Ag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