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的AI训练数据有多大? 6亿秒视频后,智能会发生什么?
小鹏汽车在CVPR 2025上展示的自动驾驶技术,正在掀起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项技术突破不仅让行业看到了新的可能性,更让普通消费者对未来的智能出行充满期待。
在传统车企堆算力的赛道上,小鹏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端到端模仿,而是打造了一个真正具备认知能力的"AI大脑"。这个大脑由两部分组成:VLM(视觉语言模型)负责理解世界,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则掌控车辆的运动规划。这种"大脑+小脑"的架构,让智能驾驶系统不再是被动响应,而是能主动思考和决策。
小鹏的创新在于将大模型的潜力彻底释放。他们通过云端超大规模训练,让模型在2000多万条视频数据中不断学习和进化。这种规模效应不仅让模型具备更强的泛化能力,更让智能驾驶系统能处理复杂的交通场景。比如在遇到陌生障碍物时,系统能自主判断绕行;在拥堵路段,能根据实时路况灵活变道。
这种技术路线的突破,让小鹏在自动驾驶领域占据了独特的位置。他们既不像传统车企那样依赖传感器堆叠,也不像纯AI公司那样单纯追求算法优化。而是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用大模型处理复杂决策,用本地化部署保障实时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技术优势已经显现。搭载图灵AI芯片的新车G7,通过3颗芯片实现2200TOPS的计算能力,让智能驾驶系统能像人类一样理解交通规则、预判路况变化。更关键的是,这种能力还能持续进化——通过持续在线学习,系统能根据实际驾驶数据不断优化决策逻辑。
小鹏的这项技术不仅改变了汽车的驾驶方式,更重塑了人与车的互动模式。未来,驾驶座可能不再需要复杂的操作界面,而是通过自然语言与车辆对话。这种变化正在让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进化为具备认知能力的智能伙伴。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小鹏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动驾驶的发展不应局限于传感器堆叠,而应着眼于构建真正的智能认知系统。这种突破,或许正是未来智能出行的真正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