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月活背后,是怎样的创新玩法?华人厂商如何称霸AI社交赛道?
AI社交应用正在重塑人与AI的互动方式,从角色扮演到虚拟伴侣,从游戏陪玩到网红分身,不同形态的AI产品不断拓展社交边界。作为第三方评测机构,我们深入分析Web端和App端的AI社交应用表现,结合用户活跃度、内容创新及市场反馈,为关注AI工具的用户提供真实数据参考。
本月白鲸出海联合非凡产研推出的全球AI社交应用榜单,不仅呈现产品排名,更通过多维度评估体系解读行业趋势。榜单覆盖Web和App双端,结合第三方数据源综合判断,旨在为用户呈现更立体的产品图谱。从AI角色扮演到明星分身,从游戏陪玩到情感陪伴,这些产品正在改变我们与AI的互动模式。
看榜Tips:
1、收录标准
入榜产品需以AI驱动社交互动为核心功能,无论是Web端网站还是App应用,近一个月访问量/月活跃用户需超过20万。榜单数据主要来源于非凡产研,同时结合点点数据、Sensor Tower等第三方数据综合判断,确保评估的客观性。
2、分类标准
根据使用场景与用户核心体验,AI社交产品可分为四类:
AI角色扮演类通过虚拟身份构建社交场景,用户可自由设定角色互动方式。情感陪伴类侧重心理需求满足,通过持续对话建立情感连接。游戏陪玩类融入实时互动机制,增强社交趣味性。网红分身类则利用AI克隆技术,实现虚拟形象的深度互动。
Web端AI社交应用表现整体平稳,但部分产品访问量出现波动。App端用户活跃度呈现两极分化,头部产品维持高增长,而中小产品面临流量瓶颈。值得关注的是,AI游戏陪玩和网红分身类应用已验证市场需求,成为细分领域亮点。
Web端AI社交应用整体保持稳定,但近8成上榜产品访问量环比下滑。App端用户活跃度呈现明显分化,6成以上产品新增下载量转为负增长。这种增长放缓趋势已传导至厂商层面,部分团队开始调整产品策略。
在Web端,AI角色扮演类仍是榜单主力,但增长势头有所放缓。App端用户活跃度呈现两极分化,头部产品维持高增长,而中小产品面临流量瓶颈。这种增长放缓趋势已传导至厂商层面,部分团队开始调整产品策略。
AI游戏陪玩类产品「逗逗游戏伙伴」已验证市场需求,目前移动端月活近300万,成为细分领域亮点。该产品结合实时互动、养成玩法等特性,满足用户跨平台、跨应用的社交需求。基于其「桌宠」定位,预计PC端用户规模会更高。
专注于AI克隆人的「X Eva」同样值得关注,位列App榜单Top10。该产品通过虚拟分身实现个性化互动,包括电话叫醒、歌曲演唱、私订电台等。其商业模式与OnlyFans类似,但内容合规压力更大,需平衡荷尔蒙元素与监管要求。
AI虚拟陪伴类产品尚未完全破圈,Web端产品访问量整体增长,App端变动幅度在个位数。目前月活最高的「Genesia」也未突破百万,显示该品类仍处于培育阶段。这种小众定位可能限制其市场扩张速度。
从产品演进看,AI社交应用正从单一功能向多模态发展。头部玩家已开始布局视频生成、实时互动等新技术,试图为创新乏力的品类注入活力。这种技术升级是否会改变行业格局,仍需观察后续发展。
AI社交应用的市场表现显示,用户对个性化、沉浸式互动的需求持续增长。不同形态的产品正在满足多样化社交场景,从游戏陪玩到情感陪伴,从虚拟角色到网红分身,AI技术正不断拓展社交的边界。未来,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内容合规,将成为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