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分身”风波,该如何规范?这些工具背后的风险,真的了解吗?
AI技术在娱乐产业的渗透速度远超预期,最近一款名为Almigo的AI聊天应用引发全网热议。这款由RBW与KLLEON联合开发的产品,通过AI分身与偶像互动的功能,意外卷入了关于偶像“亲密权”的讨论漩涡。
事件源于该应用提供的“Spicy”付费功能,用户可与AI偶像进行更私密的对话。尽管主要以文字交流为主,但平台通过“撒娇”、“喜欢什么样的男生”等提示词制造暧昧氛围,不少用户发现对话中频繁出现擦边暗示。平台未对用户年龄设限,部分未成年偶像的AI形象也参与互动,引发粉丝群体强烈不满。
社交媒体上迅速形成声浪,推特、Instiz等平台出现大量抗议内容。粉丝们用“AI物化女性”、“Deepfake犯罪”等标签发起抵制运动,甚至联合发起Tag运动。艺人Solar通过粉丝平台回应称已向公司表达意见,但态度较为克制。最终RBW在上线不到48小时后宣布下架APP,并向公众致歉。
KLLEON代表在采访中解释称,Almigo技术上无法实现性暗示对话,平台已采取措施遵守AI伦理准则。但业内分析认为,这场争议暴露了娱乐公司与AI技术公司的合作模式问题。RBW作为KLLEON股东,不仅参与A轮融资,还与该公司在海外市场形成资源协同。这种深度绑定让双方在AI商业化的道路上形成利益共同体。
RBW作为拥有MAMAMOO、Purple Kiss等艺人的中型娱乐公司,近年面临增长瓶颈。新人女团Purple Kiss尚未走红,MAMAMOO成员个体活动多、团体曝光少,粉丝增长趋缓。推出AI互动产品成为公司寻求新收入增长点的尝试。而KLLEON作为AI技术公司,通过投资获得商业回报,同时提升科技形象。
这种合作模式看似双赢,实则埋下风险。AI技术赋予娱乐公司打造全天候虚拟偶像的能力,但过度追求商业价值导致内容边界模糊。当AI分身被赋予“撒娇”、“挑逗”等拟人化特质时,技术优势反而成为情感操控的工具。粉丝对偶像的情感投射被AI模型重新定义,这种转变引发公众对偶像权益的担忧。
对比其他AI聊天平台,Almigo的争议在于其同时违背了法律与伦理的双重标准。如Character.AI与Replika等产品,大多明确标注AI为虚拟形象,避免误导用户。而Almigo直接使用现实偶像的图像与语音,又在内容上制造暧昧空间,这种双重属性让争议更加尖锐。
在数字人格权尚未明确的法律环境下,公司是否拥有权利让AI分身进入模糊的亲密关系场?即便合约允许合成语音或形象生成,是否也应单独征得偶像本人对具体应用场景的知情同意?行业观察者指出,这种合成互动若涉及性暗示,其伦理风险几乎等同于未经授权的深度伪造内容。
女性偶像作为AI拟像的首选对象,其权利边界再次受到挑战。即便Almigo中不存在直接裸露或猥亵对话,技术手段的开放性本身就为滥用埋下隐患。AI模型极易被二次训练说出低俗话术,生成性别暴力内容,成为对偶像的另一种深伪式伤害。
偶像产业始终建立在真实连接之上,有着脆弱而珍贵的情感生态和伦理底线。AI技术确实为娱乐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但技术突破不能突破体验的边界。RBW这次的翻车并非AI不可用,而是技术滥用。当AI分身被赋予过度亲密的特质,反而削弱了偶像的真实魅力。
这场争议揭示了AI技术在娱乐产业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如何在商业价值与伦理底线之间找到平衡点?当AI分身成为情感投射的载体,公司是否应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这些问题仍需行业持续探索,为AI技术在娱乐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