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R爆火,凭什么能吸引这么多目光?这条切水果视频,究竟有什么魔力?
短视频平台的深夜刷屏中,一种新的声音体验正在悄然改变用户习惯。最近几天,AI生成的ASMR视频在洋抖平台上掀起热潮,这种以切割声为核心的听觉体验,让不少观众在深夜沉浸其中。
以一个切水果的视频为例,这条视频在发布后短短几天内就积累了1650万次播放量。视频创作者是一个新账号,发布第一条视频后仅用三天时间,就收获了97.6k粉丝和360万点赞。这种现象级的传播速度,让不少用户开始重新审视AI内容的吸引力。
这类视频的制作方式非常简单,核心是利用AI生成的切割声配合视觉画面。从水果切片到宝可梦手办,从石头到透明糖果,不同的物体在刀刃下产生相似的听觉反馈。这种看似机械的重复,反而形成了独特的沉浸感。
在评论区,用户对这类视频的评价呈现出明显分化。早期的评论多聚焦于"AI制作"的特征,但随着内容增多,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享受这种特殊的听觉体验。有用户表示,虽然视频内容和声音存在细微差异,但这种"不贴"的质感反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放松效果。
这种现象背后,是AI技术在视频创作领域的突破。Veo 3作为Google DeepMind最新推出的视频生成模型,正在改变ASMR制作方式。这个模型能够同时生成画面和声音,解决了以往需要分步制作的痛点。有创作者表示,使用Veo 3生成的ASMR视频在音画同步方面表现更出色,切割声与视觉效果的配合更加自然。
这种技术进步也带来了新的创作可能性。之前需要分别生成视频和音频的制作流程,现在可以一次性完成。这种效率提升让更多创作者能够尝试AI ASMR,甚至有人计划专门开设AI ASMR频道。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创作模式可能会改变ASMR内容的生产方式。
用户对AI ASMR的态度呈现出两极分化。一些观众认为,人类制作的ASMR带有随机性,这种不确定性是产生酥麻感的关键。但也有用户表示,AI生成的内容虽然缺乏人类的"温度",但其规律性和一致性反而带来了独特的放松效果。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短视频平台的特性密切相关。ASMR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沉浸性,而AI生成的重复性内容恰好符合短视频的传播规律。当用户在深夜刷视频时,这种持续的听觉刺激能够有效缓解疲劳。
值得注意的是,AI ASMR的流行并不是孤立现象。在ins和哔哩哔哩等平台上,类似的创作模式已经初见端倪。有创作者表示,AI生成的ASMR视频在视觉表现上更接近现实,但声音细节的处理仍然需要优化。
这种趋势的持续发展,可能会对传统内容创作方式产生影响。当AI能够高效生成高质量的ASMR内容时,创作者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内容创新上。这种技术赋能的创作模式,正在改变短视频内容的生产逻辑。
从用户反馈来看,AI ASMR的吸引力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它带来的独特体验。当人类创作者难以重复相同的声音效果时,AI生成的标准化内容反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种技术与体验的结合,正在重新定义ASMR内容的边界。
随着更多创作者加入,AI ASMR的内容类型也在不断丰富。从简单的切割声到复杂的环境音效,这种技术的潜力正在被逐步挖掘。对于需要AI工具的创作者来说,这种趋势意味着新的创作机会和市场空间。
这种现象的持续发展,不仅改变了短视频内容的生产方式,也影响着用户对AI内容的接受度。当AI生成的ASMR视频能够带来实际的放松效果时,这种技术的实用性得到了验证。对于需要AI鞋履或服装工具的用户来说,这种技术趋势也预示着更多创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