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六小龙遭遇“滑铁卢”?这些产品下线了,究竟怎么回事?

2025-10-19 08:10:37 作者:Vali编辑部

在AI产品这片红海中,有这样一类用户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不是因为实际需求使用产品,而是带着探索心态来观察市场。这类用户就像产品蝗虫,在不同项目间频繁切换,既可能是好奇的观光者,也可能是寻找投资机会的潜在买家。这种现象在AI领域尤为常见,很多初创团队都曾经历过被这类用户"收割"的阶段。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讨论:哪些AI产品看似火热却很可能撑不过一年?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含深意。因为每个产品背后都凝聚着开发者的努力,要断言其失败需要充分的观察和分析。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看,AI领域确实存在一批"短命"产品,它们在市场中留下了不少教训。

根据我们的观察,AI虚拟陪伴和AI创作工具这两个赛道的淘汰率特别高。这两个方向虽然有真实需求,但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导致竞争异常激烈。就像国外的Dang!网站记录的AI产品坟墓榜单,国内也有不少类似案例。我们团队也在持续整理这些失败案例,建立一个"伪品会"数据库,记录那些下架或停运的产品,从失败中提炼经验。

以最近整理的AI六小龙产品为例,其中不少都未能撑过一年。比如Monaland作为AI虚拟陪伴产品,出海后很快下线;万知作为AI效率工具,虽然李开复老师曾大力推荐,但最终也停运。Beago作为AI搜索App,出海后在AppStore和Google Play下架。这些产品虽然各有特色,但都未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在AI领域,技术迭代速度远超预期。GenAI技术的更新换代让产品生命周期大幅缩短,今天领先的项目可能明天就被新范式取代。这种快速变化让很多初创团队陷入困境,他们往往在技术选择上陷入两难。比如Ohai作为AI虚拟陪伴产品,Noisee AI作为AI制作MV工具,都未能在竞争中存活。

从产品形态来看,AI互动小说、AI信息助手等创新形式也未能持续发展。蝶境Dreamland作为AI互动小说小程序,万物追踪作为RSS+AI信息助手,都未能在市场中获得持续关注。这些案例反映出,AI产品的成功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精准的市场定位。

观察这些失败案例会发现,很多创业者在初期阶段都经历过方向调整。奇绩创坛投资的AI项目中,不少团队在一年内改变了创业方向,有的甚至完全转型。这种现象说明,AI领域充满不确定性,创业者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和快速决策能力。

在FOMO情绪驱动下,大量同质化产品涌现。很多团队为了抢占市场,盲目复制成功模式,导致产品缺乏特色。这种现象在AI虚拟陪伴领域尤为明显,从Monaland到Shado,再到Bingo.AI,虽然形态各异,但核心功能高度相似。

这些失败案例告诉我们,AI产品的成功需要多维度考量。技术能力固然重要,但能否把握市场趋势、建立独特价值才是关键。团队需要具备快速迭代能力,在技术选择上保持前瞻性,同时在用户体验上持续优化。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AI领域既是技术革命的沃土,也是创业者的试金石。那些成功的产品往往能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而失败的案例则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种持续的试错过程,正是推动AI行业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