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公司融资了? 基层医疗能因此迎来什么改变?
2025年5月,美国数字健康企业Akido Labs完成6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 McKesson Ventures和Polaris Partners联合领投,老股东Andreessen Horowitz与SVB Capital跟投。这笔资金将重点用于扩大其核心平台ScopeAI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部署,特别是在基层医疗场景中加速落地。
美国每年有超过30亿人次的医生就诊需求,但实际供给仅约8.25亿次。医生短缺问题持续加剧,基层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这种供需失衡对所有患者都构成挑战,但对无家可归者、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影响尤为明显。他们普遍面临支付能力有限、就诊等待时间长、医疗资源稀缺等多重障碍,健康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干预。
Akido Labs正是针对这类结构性短板展开布局:将弱势人群视为优先服务对象,开发了AI驱动的智能医疗平台ScopeAI。这项技术突破不仅体现了医疗AI的创新潜力,也反映出技术如何在实际场景中解决最紧迫的医疗问题。
从南加州大学实验室到智能基层医疗运营商,Akido Labs的创业历程展现了医疗科技企业的成长路径。2015年成立的这家公司,起源于南加州大学的数字健康实验室,由三位创始人共同创办。他们最初聚焦基层医疗系统的结构性痛点,特别是信息割裂、资源冗余和服务延迟等长期存在的问题。
三位创始人的背景互补,构建了技术、运营与公益并重的管理架构。CEO Prashant Samant拥有跨国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丰富合作经验,致力于通过技术推动医疗公平;首席业务发展官Sanjit Mahanti具备超过15年医疗技术和运营管理经验,曾在南加州大学Keck Medicine主导创新业务拓展;技术负责人Jared Goodner专注于医疗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开发,拥有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背景。
从API连接器到智能诊疗系统的跃迁,标志着Akido完成了从工具供应商向医疗"共同运营者"的身份转变。这项转型的核心是自主打造的人工智能平台——ScopeAI。该平台通过整合真实世界患者数据和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出名为"Wellbeing Graph"的结构化健康图谱。
ScopeAI的智能辅助功能覆盖诊前预测、问诊辅助、诊中决策和诊后干预等环节。平台的所有AI建议均通过多重安全审查机制,严格遵循美国国家临床实践指南,结合临床医生的实时反馈不断优化。目前,该平台已在美国超过240家医疗机构部署,客户净推荐值(NPS)高达96。
截至2025年初,Akido在加州和罗德岛部署了覆盖96个医疗点的服务网络,累计服务人群超50万人。在洛杉矶,Akido联合当地卫生部门部署移动医疗车队,深入无家可归者聚集区域,提供疫苗接种、慢病管理等服务。每辆车配备医生、护士和心理专家团队,通过接驳车辆将患者送往后续诊疗机构。
在罗德岛地区,ScopeAI被嵌入多个农村社区诊所,利用预测模型识别慢病高风险人群,实现提前预约和生活方式干预。通过与罗德岛初级保健医生公司合作,Akido将医疗网络扩展到东海岸,患者人数几乎翻倍。同时,与加州理工学院、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伦理导向的AI医学平台发展。
Akido的实践为中国医疗AI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通过深度整合技术、服务与运营,探索出"同理心驱动的技术下沉"路径。其成功经验表明,医疗AI不应止步于工具提供者角色,而应通过系统性协作构建闭环式智能平台。
从数据连接走向医疗运营,Akido的战略重心实现了深度跃迁。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也推动了医疗资源向更公平、智能的方向配置。在中国,医疗AI产业发展迅速,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体系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随着5G、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发展,有望打造覆盖城乡的智能服务网络,实现精准预防、动态干预和持续管理。
医疗AI的终极目标是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Akido的案例证明,当技术能够触达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时,就能在改善医疗质量的同时,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痛点。这种以弱势群体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路径,为医疗AI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