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AI,未来会怎样?张祥雨怎么看?
**AI发展与未来技术趋势总结**
---
### **一、长期上下文与自主学习的挑战**
1. **传统模型的局限性**
- 当前模型处理长上下文时需分块,导致信息丢失,无法有效建模无限长序列动态环境。
- **自主学习**成为关键:模型需从自然语言反馈中自我迭代,而非依赖人工标注。
2. **关键技术需求**
- **无限长上下文建模**:解决真实环境的动态性和无稳态特性。
- **非结构化反馈学习算法**:设计内生奖励模型,使模型主动优化权重参数,适应环境变化。
---
### **二、多模态推理与生成式模型的对比**
1. **生成式模型的优势**
- 通过生成数据实现监督/自监督学习,便于语料获取,是当前主流路径。
- **GPT-4的多模态推理**被视为“GPT-4时刻”,可能在一年内实现。
2. **世界模型的潜力**
- Lecun等提出的“世界模型”强调空间推理能力,无需生成视觉内容即可想象未来。
- **生成式训练**仍是当前可行方案,但未来可能转向非生成式方法,更贴近人类认知。
---
### **三、未来技术趋势与GPT-4时刻**
1. **GPT-4时刻的预测**
- **多模态推理**(如GPT-4)和**自主学习/在线学习**可能在2年内实现,成为关键突破点。
- 自主学习将融合公有知识、企业专有知识,形成高度定制化的智能体(如公司员工)。
2. **技术路线分化与融合**
- **OpenAI的五级分类法**:从Chatbot到Reasoning再到Agent,强调算法迭代。
- **自主在线学习**将主导Agent发展,因其强调自主性,无需人工定义规则或环境。
---
### **四、各领域与AGI的融合路径**
1. **自动驾驶与机器人**
- 当前研究聚焦于规则分拆模块,逐步向端到端多模态推理过渡,最终与AGI融合。
- 即使技术未达顶峰,仍可实现应用(如机器人跑马拉松)。
2. **多模态模型与AGI**
- 各领域(视觉、语言、空间推理)在技术预研中“抢跑”,未来将统一至AGI的终局形态。
---
### **五、核心结论**
- **自主学习**与**多模态推理**是AI突破的关键,将重塑基础模型范式。
- 生成式模型虽效率高,但世界模型可能更本质,未来需结合生成与非生成方法。
- **GPT-4时刻**将推动技术融合,各领域最终汇聚至AGI,实现通用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