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I快捷指令,真的好用吗? 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苹果一年一度的开发者大会即将拉开帷幕。作为全球科技行业的风向标,WWDC 2025的准备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根据最新消息,苹果将在6月10日凌晨1点开启首场主题演讲,这场发布会不仅会展示iOS系统的视觉设计革新,更将聚焦AI技术的落地应用。
在苹果的规划中,AI将成为今年大会的核心议题。尽管Apple Intelligence自2023年发布以来屡次延期,但这项技术依然被苹果视为重要战略方向。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透露,苹果计划在WWDC 2025上宣布一项重要更新——将Apple Intelligence引入「快捷指令」应用,实现自然语言生成自动化流程。
这项功能的亮点在于,用户只需用日常语言描述需求,系统就能自动生成包含复杂操作的快捷指令。例如「每天7点自动关闭勿扰模式」这样的需求,过去需要用户手动配置多个模块,现在只需一句指令即可完成。这不仅降低了操作门槛,也意味着用户可以更直观地实现个性化设置。
从技术角度看,这种AI生成快捷指令的实现方式具有显著优势。相比完全取代人工操作的智能体,这种半自动化方案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更容易落地。它既保留了系统级的执行效率,又为用户提供了更友好的交互方式。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意味着日常操作的便捷性提升;对于开发者而言,则意味着更多个性化定制的可能性。
不过,这项功能的上线时间仍存疑。据彭博社消息,AI生成快捷指令预计将在2026年正式推出。这让人不禁联想到苹果在AI领域的历史表现。从早期的Siri到现在的Apple Intelligence,苹果在AI技术的落地过程中屡次出现延期,这种现象让部分用户对新功能的可靠性产生疑虑。
与苹果相比,国产手机厂商在AI应用方面展现出更强的敏捷性。过去两年,荣耀、OPPO等品牌都在积极布局智能体技术。比如荣耀的YOYO智能体已经实现「一句话点咖啡」的便捷操作,OPPO的小布智能体则通过端云协同提升了任务处理能力。这些实践表明,国内厂商在AI落地方面可能比苹果更早实现突破。
从技术实现来看,AI生成快捷指令的关键在于端侧大模型的训练。目前苹果在大模型领域的进展相对缓慢,而华米、OV等国产厂商已基本完成自主训练大模型的布局。以DeepSeek R1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在自然语言理解和意图识别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这为AI生成快捷指令的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
智能体与快捷指令的结合,正在重塑人机交互的边界。以飞猪的「问一问」功能为例,用户只需描述需求,系统就能自动整合机票、酒店、景点等信息生成完整旅游方案。这种智能体的运作方式,与AI生成快捷指令形成互补关系:前者负责任务理解和跨应用调度,后者则提供稳定可控的执行通道。
在操作系统层面,快捷指令的AI化意味着更深层次的系统整合。这种整合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智能体的落地提供了基础支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意味着日常操作的智能化程度显著提升;对于开发者而言,则意味着更丰富的自动化可能性。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2025年被普遍视为AI智能体元年。各大厂商都在加快布局,从手机到PC,从浏览器到搜索引擎,智能体正在成为新的技术高地。在这一背景下,AI生成快捷指令的推出,既是对传统自动化工具的升级,也是智能体技术落地的重要尝试。
对于苹果用户而言,这项功能的延迟令人担忧,但国产厂商的快速响应或许能提供另一种选择。在智能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用户对AI交互的期待正在不断提升,这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持续进步,AI生成快捷指令的普及将带来更深层次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操作效率的提升上,更在于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的边界。当智能体能够更精准地理解用户需求,当快捷指令能更灵活地响应复杂指令,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